今年雙11之后,所有的品牌人看到了一種轉機,那就是白牌瀟灑了一段時間后,最終還是要回到品牌之上,海藍之謎的增速都達到了30%;歷史留下的都是英雄,無名無姓者早已被遺忘,一個基業長青的白牌,這是不成立的,2024年是零售賽道重回品牌的一個轉折點。
一口老炮
寫給pr人讀的pua
過去幾年,廣告公司是日子最慘的一類公司,但是整個媒體行業卻又迎來了史上最黃金的時代,人人都在磨刀霍霍,要參與到流量的盛宴之中。
但是,賣貨,和有品牌的賣貨,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傳統廣告行業之所以沒落,除了自身沒有認知迭代之外,整個大環境在去品牌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人人都在思考白牌的力量,甚至有一種說法出現,消費降級后,白牌才是生存之道,白牌取代品牌是一種趨勢。
所以品牌被拋棄了,廣告行業自然要被直播行業替代掉,此消彼長。
但是,問題來了,過去四年里,幾乎所有的品牌都在抱怨,貨賣出去了,但是自己卻掙不到錢,掙不到錢也可以,當作一個品效合一的品牌行為來看,最后品牌起來了嗎?網紅的品牌起來了,但是品牌的品牌,不知道在哪里。
那么,白牌有沒有罪?沒有罪,它只是一個階段,但是最終要尊重自然規律。
無印良品的故事人人都知道,那是日本曾經的典型白牌代表,但是發展到如今,它還是白牌嗎?前人早就告訴了我們答案,白牌的歸宿依舊是品牌,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會五年十年二十年,一直只做別人成功的嫁衣,白牌做了一百年,也是品牌了。
我講一個我們行業的小案例,我有一個朋友,做自媒體,巔峰時期,有七十多個人,非常風光,公司在圈內也很知名,但是后來媒體主陣地慢慢從圖文轉向視頻后,他們沒有抓住時代的大浪潮,圖文又沒有太強競爭力,所以不得不裁員縮減團隊,最少的時候,甚至解散了公司,只留下四個人,但是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很快他們穩下來了,精簡了人員后,質量大幅度提升,過了一年的緩沖期后,他們又開始重新成立公司,打造品牌,招人,擴充團隊,現在又有二十人了。
兩個故事,結合在一起來看,自然時間和人類欲望,結合在一起,品牌就是人類商業文明甚至社會的基礎形式,古代每個朝代都會給自己取個名字,唐宋元明清,這是國家的品牌,每個大家族都會有自己的族徽和旗幟,這就是家族的品牌,甚至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印章和簽名以及一大串名號印在名片上,這就是個人的品牌,企業更是如此。
宇宙死于熵增,增長才是宇宙運行的鐵律,白牌必然不會取代品牌。
從2020年到2024年,這是一個持續性消費降級的時期,客觀原因不用說,但是到了2024年基本上整個零售市場的底線基本探明,到了不能再降的地步,再降東西就沒法用了,網紅們屢屢暴雷也是這個原因,價格真的打不下去了!
所以,2024年在我看來是一個零售轉折年,品牌又開始要重回舞臺中央。
我們可以找一些數據來驗證一下,尤其是找女性消費數據,這是消費市場的陰晴表。
根據媒體數據披露,天貓今年雙11數據顯示,截止11月5日,天貓的美妝成交額同比增長了18.3%,這個增速位列電商平臺第一,高端奢美品牌同比去年雙11同階段增長近30%,500元以上美妝新品同比增長超200%,其中,CPB、MISTINE增速同比近60%,植村秀增速同比超40%,海藍之謎、赫蓮娜、SK-II增速同比超30%,成熟品牌增速顯著。
寵物食品方面,貓冷鮮糧成交同比大漲超800%,貓風干糧、烘焙糧成交同比大漲超70%。智能養寵類目,千元寵物智能除味器成交金額同比增長近1000%,寵物智能玩具訂單量同比增長超140%,智能貓砂盆訂單量同比增長近90%。
線下市場也一樣,最近五年,還有兩家公司,我也完全誤判。
一家是名創優品,一家是泡泡瑪特,這兩家公司在打通了出海口之后,全球范圍內,高歌猛進,名創優品在全球110個國家開店,泡泡瑪特市值直逼千億港幣。
在我曾經淺薄的認知里,名創優品就是一個高級一點的十元店,很容易被電商打殘,而泡泡瑪特也絕對不是東方迪士尼,因為它沒有系統性的故事厚度,模式太單薄。
但是,我沒有看到這兩家公司背后強大的IP運作能力,以及這種能力隨后帶來的品牌效應,我一度認為電商平臺的眾多白牌可以輕易干掉這兩家公司,但事實上,品牌贏了。
不僅泡泡瑪特把品牌做成了,很多潮玩品牌也把玩具的客單價靠品牌提上去了,jellycat旗艦店今年雙11也賣了一個億。
不僅是個別細分品類品牌熱銷,整個天貓雙11,很多品牌商家都獲得了增長:天貓雙11全周期GMV強勁增長,589個品牌成交額破億,同比去年增長46.5%,刷新歷史紀錄,其中蘋果、海爾、美的、小米、耐克、五糧液等45個品牌成交額突破10億。
品牌重新回到市場共識,那么我們這些品牌相關的從業者,大概率又有活要干了,過去幾年被網紅主播搶走的市場,正在逐漸回歸,我們要怎么接住這個機會呢?
首先,系統性的故事能力。
所有的白牌基本都有工廠,大家只會做產品,但是不會包裝,工廠到品牌中間缺一個什么?缺一個故事,產品理念、團隊、設計、材料、研發、功效、社會價值,這些構成了一個品牌的基本要素,我們去放眼整個奢侈品行業,這是品牌的皇冠了吧?看看百達斐麗、LV、茅臺,它們是不是都有一個從小變大的創業故事?
小米在造車之后,還要不遺余力地請各種流量來加持自己的工廠,工廠在中國消費者心里,是有魔力的,因為代工廠太多,人人都知道,貼牌產品,不值得溢價。
現在整個中國品牌行業,不缺講大故事的人,但是太缺講小故事的人,過去四十年的經濟騰飛,人人都想要一夜之間成就一個世界性品牌,這是認知誤區,我們要尊重時間,你有一百個忠實用戶,你就有可能成為世界500強。
所以,我現在面對我的客戶時,尤其是中小型客戶,我都會試圖說服他們,跟我們一起合作,把小故事做出來,這就是品牌的第一步,現在銷售平臺那么多,哪家愿意幫你講故事,幫你成就品牌,哪家才是真正的優質平臺。
其次,一個企業的IP可以是什么?
人人都在談IP,每個人都想做IP,IP就是流量,可以變現,這是如今時代的共識。企業家群體更是如此,這是今年談論最多的話題,但是經過半年后,很多企業家已經放棄了,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IP,短視頻也僅僅是展現方式之一。
所以,我在跟很多客戶談論一種可能性,比如一個寵物企業,既然有那么多只網紅貓和網紅狗,為什么沒有一只屬于我們企業呢?企業的IP并不一定要是一個人,或者企業家本人。伊利、蒙牛能不能有一只網紅奶牛做IP?峨眉山景區能不能選一只猴子做IP?短視頻行業里,有多少種人設,我們就有多少種IP的可能性。
IP是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品牌構成要素,我經常感慨,自從人類大腦被短視頻格式化之后,內容已經退居到人設之后,李佳琦、辛巴、小楊哥、董宇輝的本質是人設,不是內容。
這也是,我現在公司重點服務的一個方向,但是,實話實說,還很嫩,在探索階段。
最后,讓定價變成一種品牌行為。
最近兩年,富士相機基本都是一機難求的加價狀態,在此之前,茅臺常年需要每天10點在各大電商平臺搶貨,大疆pocket3也是如此,不加價就買不到,任天堂的鬧鐘Alarmo一經上市價格就翻三倍,定價和實際成交價格之間的差異,形成了一種稀缺性,這種稀缺性加上各種“薅羊毛”種草,成就一種品牌認知假象。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假象,限量版這個生意,多年以來一直可以做下去,而且是大品牌必做事項,背后原因就是如此,人類的本性就是,共識即是品牌,稀缺即是昂貴,共識的稀缺,實現面子。
如今這種共識,在社交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是絕對可以操縱的,我也是傳統品牌營銷,走向融合品牌營銷的必由之路,蘋果在喬布斯時代,絕對是這方面的高手。
產能不足,永遠是一句,最好的廣告語。
回到開頭的話題,在沉寂了四年之后,上一波轟轟烈烈的新國貨消費浪潮,我認為已經悄然二次復活,經過白牌時代的歷練之后,這一次的品牌更成熟、更理性,劣幣可能會在短期內驅逐良幣,但是良幣已經在大部分時間驅逐劣幣。
不錯過我們的每一篇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