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考研人數居高不下,面對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選擇通過升學提升專業素養與就業競爭力。因此在激烈的競爭中,優質高校的升學優勢愈發凸顯,其中,蘭州大學萃英學院以一組硬核數據刷新了公眾認知:2024屆畢業生中,32%推免至清華北大,69.7%進入清北華五及中科院深造,整體深造率非常驚人。
事實上,這座被稱為“學霸集中營”的學院,最令人驚艷的并非其亮眼的升學率,而是“人均頂配”的成長路徑。在這里,院士手把手帶本科生做實驗的場景已成日常,每位學生都能獲得專屬科研基金支持,大三發表SCI論文、主持國家級項目者屢見不鮮。
當各地高校學生為爭奪實驗室資源焦慮時,萃英學子早已在全國重點實驗室里調試著同步輻射裝置,或在敦煌莫高窟數字化保護現場開展跨學科實踐。這種“本科即科研”的培養強度,使得畢業生在推免時手握多個重量級學術成果,自然成為頂尖學府爭搶的對象。
同時,該學院獨創的“學術混搭”模式,更是打破傳統理科強校的單一發展路徑。文科生在核磁共振實驗室探討《史記》中的天象記載,物理天才與哲學新銳在宿舍徹夜辯論量子糾纏的哲學意義,這種刻意營造的跨學科生態,催生出獨特的創新化學反應。
在全球化浪潮中,萃英學院也展現出了“雙向突圍”的智慧。既通過全額資助讓學生走進哈佛、牛津實驗室,又邀請諾獎得主駐守黃河之濱開設“暑期大師課”;既組織學生參與北極科考等國際項目,又深耕西部特色,在青藏高原建立生態監測站、在河西走廊復原漢代冶鐵工藝。
這種國際化策略,讓畢業生既能登上《自然》期刊作者欄,也能扎根西部破解“卡脖子”難題。萃英學院十四年探索的價值早已超越升學數據本身,它證明了一流人才培養的真諦在于能否構建激發潛能的學術生態,在于思想能抵達的疆域。
這樣突出的升學數據、出彩的深造高校,也真切的展現出,對于真正渴望攀登科學高峰的學子而言,蘭州大學這片黃土地上的“學術綠洲”,或許正是夢想啟航的理想錨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