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忙時節,東北黑木耳春季培育正當其時,在位于通化縣經濟開發區的通化益康菌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木耳種植基地,90余棟大棚縱橫鋪展,數以萬計的菌袋整齊垂掛,工人們穿梭其間忙碌作業,為新一輪豐收打下基礎。
走進基地大棚,一串串整齊排列的木耳菌袋,如同垂下的“簾幕”,在棚內形成一道道壯觀的立體栽培景觀。工人們手法嫻熟地將制作好的菌包進行“掛袋”作業,干勁十足。
“我們這環境適宜、水資源好,為黑木耳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017年,公司投資1500萬元在這里建設黑木耳種植基地,占地約3.6萬平方米。一個大棚可以掛2萬袋菌包,基地年總產量約100噸干貨?!被厣a負責人于學勝一邊忙著運送菌包,一邊對記者說。
據了解,掛袋木耳大棚與傳統露天擺放相比,可節省空間200%以上。這種立體栽培方式不僅能控制光照、溫度和濕度,保證品質,而且采摘方便。這里的黑木耳可比市場提前一個月上市,大大提高了產業經濟效益。
“公司有自己的菌包廠,可生產基地所需的約170萬個菌包。我們3月份開始制作菌包,4月初‘掛袋’,待木耳成熟后就在基地統一晾曬、加工。我們還有自己的銷售隊伍,線上、線上積累了很多老客戶,到季節了自己就過來看貨,價格談妥后直接發貨。從生產、種植到銷售,全鏈條經營?!庇趯W勝自豪地說道。
作為省級返鄉創業基地,益康菌業還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帶動50戶農民參與種植,安置就業120人,更以廢棄菌棒循環利用技術,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
“我家種了五畝地,往年收益在4000元錢左右?,F如今在基地打工,一年能掙3萬多塊錢,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增收?!?在基地務工的村民李振榮高興地對記者說。
益康菌業黑木耳種植基地的這一“黑金”產業,正是通化縣打造“特色品牌、綠色生產”的典范。目前通化縣年產木耳1100萬袋,產值4700萬元。
來源:彩練新聞
作者:劉程智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銘 孫鑫
責編:金馨鑫
編審:張宇
監審:董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