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報記者 常健 通訊員 牟心宇 趙中賀
詐騙分子手段又有更新!以“音樂推廣”“助力原創”能夠返現為由,吸引受害人“入坑”,實則是刷單返利的“新型變種”,得手后要求受害人購買購物卡和郵寄現金實現詐騙、資金的轉移隔離。接下來,讓辦案民警為大家詳細拆解詐騙分子的手段。
蠅頭小利 請君入甕
今年3月,家住津南區的劉先生無端收到一個快遞包裹,里面僅有一張醒目標注“掃碼得獎”的宣傳單。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劉先生掃描宣傳單上的二維碼,添加了名為“拾光禮品”的微信服務號。對方二話不說,先給劉先生轉賬18元,作為添加客服的“獎勵”。隨后該賬號發來一個網址,稱劉先生只要通過這個網址下載App,并按照該軟件客服指引聽歌,為“原創歌曲音樂助力”,就可以收到返現。劉先生覺得任務簡單,便按照引導聽歌并截圖給App“客服”,先后收到了幾筆15-50元不等的小額返現。
包藏禍心 初露端倪
又過了幾天,“客服”找到劉先生,向他介紹了最新上線的“音樂推廣”項目,只需要短暫投入幾百元,便能在歸還本金的基礎上再加15%的利潤。劉先生陸續轉賬幾筆后,如期收回本金和利潤后,突然接到客服通知,最后一次任務失敗,錢款已經凍結,只能通過繼續做任務才能解凍。由于前期返利都很順利,劉先生沒有懷疑,便向對方提供的賬號內轉賬了8000元。
推諉轉移 暗度陳倉
誰承想,“客服”又稱劉先生此次操作失誤,不僅無法通過轉賬解凍,還需要另外購買某平臺的購物卡。由于急于收回自己投入的錢款,劉先生也沒有與家人朋友商量,便購買了近5萬元的購物卡,并將卡密發送給“客服”。“客服”推說任務失敗,還需要準備10萬元的現金,且要通過層層偽裝,將裝有現金的包裹和廢棄衣物、舊床單、鞋盒、棉被、電熱水壺和砂鍋混在一處,交由貨拉拉一并送走。劉先生此時仍沒有醒悟,直至客服仍然拒絕為其返現,才意識到自己遭遇了電信網絡詐騙。
警方提示
1.假冒的“客服人員”介紹的“投資項目”往往需要您在多個平臺間跳轉,千萬不要通過來源不明的鏈接下載非官方App;
2.各平臺商戶的“購物卡”均具有不記名特性,一旦被消費挽回損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請牢記:凡是以投資為名約取現金、黃金、購物卡的都是詐騙!
來源:今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