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4月14日,記者從教育部宣傳教育中心指導、浙江大學舉辦的“教科人一體 產學研融合‘創新創業看浙大’”主題調研活動上獲悉,杭州“六小龍”中DeepSeek梁文峰、云深處科技朱秋國和群核科技黃曉煌三位創始人均畢業于浙江大學。
據悉,浙江大學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簡稱“浙大總部園”)近8年來集聚700家科技型企業,累計營收超1500億元,稅收超25億元(不含房地產稅),科技融資池超百億元,成為高校科創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高地”之一。
浙大在創新創業中有哪些作為?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朱世強介紹,該校“學科-課程-實踐”深度融合的創業教育體系,把“會讀書的人”培養成為“會創造的人”,讓更多的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營造鼓勵支持師生創新創業的環境,形成代際傳承的浙大創新創業文化,涌現出一批“浙大系”的創新創業力量。
在浙大總部園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人形機器人已經會自動識譜、演奏鋼琴六級考試的鋼琴曲,具備31個自由度和復雜演奏能力。但是,在研發人員宋偉眼中,這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研發團隊的目標是,通過彈鋼琴對人形機器人手指、手臂等上半身進行強化訓練、算法研究,將來形成勞動和工作能力。
據宋偉介紹,目前,國內人形機器人公司比較擅長的研發領域是機器人下半身的腿與足。他們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的優勢是智能感知與機器人上半身的研發與算法,正與國內人形機器人公司強強聯合,發揮雙方技術與算法優勢,全方位研發人形機器人。
浙江大學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機器人演奏鋼琴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 /攝
浙江大學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機器人演奏鋼琴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 /攝
透過浙大總部園的科技型企業,記者發現浙江大學創新創業文化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建從實驗室到產業端的價值閉環,用產業鏈的“痛點”倒逼技術攻關;匯聚技術、人才、場景、資本要素,共同構建起充滿活力的“熱帶雨林”般創新生態系統,并針對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打造全面且精準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助力企業穩步發展。
初創企業面臨資金和資源難題,浙大總部園聯合浙江大學、政府打造浙大創新育成基地、城西科創大走廊浙大成果轉化基地等孵化平臺,配套德水基金、江芷基金、創新育成基金等公益基金,借助地方政府優惠政策,推出“零租金+公益基金+政策補貼”組合拳。
企業進入發展階段,會遇到各類復雜問題。杭州市余杭區支持建立的浙大總部園“月度協調例會”機制發揮重要作用。由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牽頭,相關部門按月上門服務,根據企業反饋問題當面解決。這一機制讓浙達能源、沃樂科技等成長型企業快速獲得千萬元研發補貼,加速技術產業化。對于啟真量子、人形機器人等前沿科技平臺,余杭區提供億元資金支持,推動技術從概念驗證邁向工程化落地。
為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浙大總部園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領域,建設杭州市飛航智能概念驗證中心,通過“技術驗證—場景孵化—產業落地”全鏈條概念驗證體系,使項目中試周期平均縮短30%,研發成本降低40%。
浙大校友、沃樂科技董事長陸慧鋒說,“浙大總部園的核心服務團隊是浙大老師,像校內‘輔導員’一樣用心用情服務企業。企業發展遇到問題時,老師們主動沖在前面,發揮協調和培育作用,讓我們在這里發展安心、順心”。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