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流浪遇困人員楊某新在銅川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的護送下,跨越300多公里的路途,順利抵達安康老家。從街頭救助到送醫救治,再到安全護送返鄉,一個多月緊鑼密鼓的救助工作中,市救助管理站全力保障流浪遇困人員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用責任與擔當書寫了愛心救助的暖心篇章。
3月2日,銅川市“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期間,王益區民政局和七一路街道辦工作人員在街面聯合巡查時,發現了露宿街頭、衣著襤褸的楊某新。當時,他神志清醒,但衣食無著、行動非常不便,且情緒異常低落,對上前詢問的工作人員充滿了抵觸,不愿溝通交流。工作人員深知情況緊急,沒有絲毫耽擱,迅速聯系了市救助管理站。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后,發現楊某新雙腳腳趾凍傷,傷口感染,急需立刻治療,但他態度固執,不愿接受救助。工作人員心急如焚,當務之急,便是說服楊某新接受救助。他們輪番上前,耐心解說救助政策,從救助目的到具體實施細節,再到能為他帶來的切實幫助,無一遺漏。工作人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經過長達一個半小時苦口婆心地勸說,楊某新終于同意前往醫院接受治療。
依據“先救治、后救助”原則,市救助站當即與合作醫院取得聯系,為其開通治療“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將其送醫治療。經醫院詳細檢查,確診楊某新為雙足凍傷并壞疽,雙足皮膚組織感染,需要馬上手術。市救助站工作人員當即簽署了《醫療救助委托書》,妥善溝通協商安排楊某新的手術治療和康復事宜。入院當晚,工作人員一刻也沒停歇,一會兒幫著楊某新辦理各項入院手續,一會兒又向醫生仔細詢問治療方案和注意事項,一整晚都陪伴在楊某新身邊。手術當天,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更是早早趕到醫院,確認手術相關事宜,像“親人”一樣默默地守候在手術室外,直至手術順利結束。
住院期間,市救助站不僅安排了護工24小時悉心照料,還為他購置了衣物、被褥和生活用品。站上人員更是時刻牽掛著楊某新,隔三差五便前去醫院探望,向醫生了解他的治療進展,考慮到他剛做完手術,身體正是恢復期,工作人員又為他送去牛奶、水果等營養品以及一副拐杖。每次探望,工作人員都會坐在楊某新病床邊,陪他聊天,安撫他的情緒,寬慰他堅強面對。在一次次的接觸中,楊某新被工作人員的愛心和真誠所打動,逐漸打開了心扉,開始主動和工作人員傾訴自己的過往經歷,講述那些四處漂泊的日子里,所遭遇的冷眼與困苦。楊某新說,是銅川市救助管理站的關心和幫助,讓他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隨著身體慢慢康復,楊某新臉上的陰霾逐漸散去,笑容多了起來。
為楊某新治病的同時,市救助管理站積極與其老家安康市救助管理站聯系,核查楊某新的身份信息,溝通協商護送返鄉相關事宜。臨別之際,工作人員再三囑咐楊某新:“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生活,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加強身體鍛煉,遇到啥困難,多和家人溝通商量,樂觀堅強的面對,要相信黨和政府,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你需要,黨和政府的關懷就不會缺席!”
考慮到楊某新傷病初愈,且返鄉路途遙遠,4月10日,市救助站精心組織了一支臨時護送小組,選派三名業務精湛、富有愛心的工作人員,提前備好充足的食品和嶄新的衣物,讓他體面回家。一路上,護送人員時刻關注楊某新的傷口情況,不斷叮囑他按時服藥,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楊某新感受到滿滿的關心。為表達謝意,送返鄉后,楊某新的家人特意定制了一面“愛心化作及時雨、相依相助似親人”的錦旗送給市救助站。
一直以來,銅川市救助管理站始終秉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全面落實“及時發現、快速響應、精準救助、協同治理”機制,為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人員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救助服務。在發現流浪乞討人員后,快速響應,做到及時救助、絕不拖延。同時,積極與各方力量協同合作,構建起多部門聯動的救助網絡。與公安部門強化信息共享,提高尋親效率;與衛生健康部門緊密配合,保障流浪乞討人員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救治;與社區、街道辦等基層組織加強協作,拓寬救助線索收集渠道。此外,市救助管理站還注重救助服務的延伸與拓展,安全護送流浪乞討人員順利返鄉,并對返鄉后的流浪乞討人員進行跟蹤回訪,幫助其更好地融入社會,防止再次流浪,用實際行動傳遞著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