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北京市消防條例》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要求,消防部門應當制定消防領域優化營商環境制度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分級分類監管機制,優化行政許可實施,對企業實施“非現場”監管、“無事不擾”等。4月15日,記者在朝陽藍色港灣商圈采訪發現,企業已經提前享受到了新政帶來的紅利。
300平方米以下“免檢” 助力千余家小微企業開業
在藍色港灣商圈,一家服裝店門口擺著“開業大吉”的花籃。“之前開店,我們要先整理好材料,向消防部門申請開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需要7到10個工作日才能完成審批,現在取消‘開業檢’這個環節后,幫我們簡化了開業流程,縮短了開業時間,保證我們能準時開業。”店長馬春鳳說。
一家120平方米的新店鋪無需“開業檢”,節省了開業時間。
據悉,2023年,北京市就已全面取消了300平方米以下公眾聚集場所開業前消防審批,截至目前,已為1000余家小微企業減免開辦手續,審批量減少近50%。
按照《條例》要求,這家面積約120平方米的店鋪,不用再進行開業前的審批。
雖然沒有了“消防開業檢”,但馬春鳳表示,店鋪沒有放松對員工消防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我們會和街道簽署‘消防安全承諾書’,公司內部還會利用答題、上課等方式,教員工學會使用消防器材、疏散逃生等基本技能,商場物業也會定期對我們進行培訓、演練。”
建立健全分級分類監管,“白名單”企業“無事不擾”
藍色港灣商圈店鋪眾多,入駐品牌近500家,哪些企業該檢查?哪些不該檢查?《條例》要求,消防部門應建立健全分級分類監管機制,落實“無事不擾”原則。
朝陽區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員王桂峰介紹,被相關部門確定為“白名單”企業后,便會被標記為“無事不擾”企業,“我們會根據‘白名單’制定檢查計劃,提高檢查的針對性,減少對企業的打擾。”
掃描二維碼后,一家商鋪顯示為“無事不擾”企業。
王桂峰說,“在店鋪的營業執照上,有一個二維碼,執法人員用手機掃描之后,就會彈出一個頁面,上面除了有店鋪的基本信息外,還標注著‘無事不擾’企業,我們就對其不做檢查。”
據悉,《條例》實施后,消防部門還將細化分級分類標準,依托北京市消防一體化綜合監管服務系統,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企業消防安全狀況實施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將監管對象劃分為ABCD四級,其中,A級單位(低風險、高信用)實行“非必要不檢查”,全年現場檢查不超過1次。
實施“非現場”監管 值班人員在崗率由49%提升至95%以上
作為大型商業綜合體,消防控制室無疑是藍色港灣商場的“消防大腦”,規范值班值守至關重要。全市5600余家重點單位和2500余家高層住宅小區也同樣具備“消防大腦”,消防部門如何實現對數量如此龐大的消防控制室的監管呢?
被抽檢單位的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在視頻前反饋在崗在位情況。
“收到,我們立即執行。”在藍色港灣消防控制室,兩名值班人員接到一通電話后,手持“消防設施操作員證”拍攝了一段視頻,并在視頻里說明時間及人員姓名,“2025年4月15日12時08分,值班人員郭強、王歡。”
據悉,這通電話來自北京市消防一體化綜合監管服務系統,消防監督人員利用該系統的“遠程點名”功能,每日抽檢社會單位消防控制值班人員在崗在位情況,被點名的值班人員需要拍攝實名制視頻,并上傳到該系統。
消防監督人員在系統中查看被點名單位的應答情況。
“針對抽檢未應答的社會單位,系統會指令轄區的防火監督員到現場核查,一旦核實消防控制室無人值守,我們將會依法責令單位整改。”朝陽區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員史少元介紹。
消防控制室實現“非現場”監管,全市累計抽檢4.7萬家次。
據悉,去年10月至今,消防部門每日面向全市設有消防控制室的8100余家社會單位開展抽檢,累計點名4.7萬家次,對1400余家未按時應答的單位進行現場核查,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在崗率由49%提升至95%以上。
出 品:北京消防全媒體中心
編 輯: 劉鴻濤
審 核:詹 璐
來 源:北京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