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貝殼財報日前出爐,不少人盯著兩個數字倒吸涼氣:2024年凈利潤暴跌30%,董事長年薪卻飆到7億以上。
公開數據顯示,貝殼2024年全年凈收入達到935億元,同比增長20.2%,但利潤下滑明顯,歸母凈利潤為40.65億元,同比下降30.9%。
但是比利潤率逆向增長更魔幻的是,貝殼高管的薪資驚為天人:
2021年,貝殼董事長彭永東年薪是847.8萬元,聯合創始人單一剛年薪是685.3萬元。
2022年,兩人的薪資分別躥升至4.75億元和3.55億元;
而到了2023年,這兩位高管的薪酬更是直接“封神”——彭永東拿到7.13億元,單一剛拿到5.29億元。
2024年他們薪酬數外界暫未可知,但坊間猜測肯定會再次讓不少人感慨。
短短三年間,彭永東的總薪酬突破12億元,漲幅高達8300%,堪稱“財富增長神話”,兩個人的年薪,加起來超12億,是貝殼2023年凈利潤的三分之一。
而在財務報表中,這些錢的名義是:“股權激勵支出”,占凈利潤的47%。
換句話說:四十多萬經紀人一年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先拿一半出來,“獎勵”了貝殼的高管。
而這一年,全國房產中介行業普遍降薪裁員,不少門店關停,業務收緊,提成比例下降。
貝殼前幾年業績下滑,從成本角度看,2024 年營業成本同比增加 25.8% 至 705 億元,其中房屋租賃服務成本暴漲 121%,外部分傭及內部薪酬成本均增長超 11%,成本的激增侵蝕了利潤。
從業務結構方面,2022 - 2023 年新房市場處于調整期,2024 年新房交易額同比下降 3.3%,但存量房業務在 2024 年表現較好,存量房 GTV 達 22,465 億元,同比增長 10.8%,非房產業務如房屋租賃服務和家裝家居業務發展迅速,不過在業務轉型和拓展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這也對利潤產生了一定影響。
盡管業績有波動,但2024年貝殼總交易額達到 3.34 萬億,總營收為 934.6 億元,其在房產中介行業占據重要地位,擁有 4.6 萬家門店和 45.9 萬名經紀人,規模效應提供了一定保障。
貝殼手握全國約 50% 二手房交易量,2024 年總交易額達 3.34 萬億。二手房國內市占率為 28.6%,一線城市超 40%,新房渠道滲透率為 9.7%。在行業內屬于頭部企業,影響力較大。
盡管房地產市場整體不景氣,2024 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 100280 億元,相較于 2022 年的 132895 億元以及 2023 年的 110913 億元,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同比下降 10.6% 。
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為 9.73 億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12.9%,銷售額為 9.67 萬億元,下降 17.1%。2021 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分別達到 18 億平方米、18 萬億元的歷史性高點,隨后規模不斷下滑,2022 年商品房銷售額 133308 億元,銷售面積 135837 萬平方米,到 2024 年降至 9.7 億平方米、9.67 萬億元的水平,整體市場體量明顯收縮。
即便如此,2024 年貝殼新房總交易額為 9700 億元,二手房總交易額 2.2 萬億元,房屋租賃服務凈收入 143 億元,家裝家居收入 148 億元,整體業務體量依然龐大。
接下來要關注另一組扎心的數據。
貝殼公告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貝殼門店數量為43817家,經紀人數量為427656名。
若按以上數據計算,貝殼新房和存量房業務共產生586億元收入,其427656名經紀人為貝殼年均創收13.70萬元,月均創收1.14萬元。
在經紀人創收中扣除平臺和店東分潤后,若經紀人實際個人分潤按60%計算,經紀人的年均收入約8.22萬元,月均收入約6850元。
對比2023年彭永東7.13億元的薪酬,2023年彭永東的薪酬大約是旗下經紀人平均年薪的8674倍。
而根據銷售行業的一般規律,20%的經紀人將獲取80%的收入,那么這427656名貝殼經紀人月均收入的中位數,大概率還會低于6850元
房產中介行業高層的飯越來越香,底層的鍋卻越來越重。堪稱現實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有人說,貝殼的借薪制可謂吊打996 的新發明。每一名入職貝殼的經紀人都是沒有底薪的,如果本月0開單,那么會給你發個保障薪,一般都是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但是開單了之后要從提成中扣除。
如果貝殼經紀人賣了一套200萬的房子,那么扣除房源端和平臺扣點到手的業績大概是200W*0.025%*0.6=3W。
這僅僅只是業績,最終到手工資參考你的職級,一般入職兩年的貝殼經紀人職級介于A3-A5間,提成比例大概是30%-45%,那么到手工資就是9000-13500之間。
然而除了極個別特別優秀的貝殼經紀人之外,幾個月開一單的情況非常普遍。
社交媒體有人吐槽:當初左暉發明的ACN(經紀人合作網絡),本意是打破信息壟斷,讓經紀人共享房源,如今卻成了收割利器。
每成交一單,貝殼從買賣雙方抽取高額傭金,門店每月還要交平臺使用費,哪怕沒開單,這筆錢照收不誤。
很多老員工懷念左暉時代:經紀人提成最高70%,五險一金齊全,甚至給新人發無責底薪,哪像現在要簽“借薪合同”。
貝殼既然有勇氣給高管開如此天價的年薪,為何還要施行“借薪”上班?
畢竟現如今,美團、京東、餓了么的數百萬外賣小哥都有了五險一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