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陳律師。今天咱們不聊法律條文,先玩個心理測試:如果地鐵猥褻案的受害者和施害者同時被拘留,你會先罵誰?
這個看似荒誕的假設,在上海地鐵“噴射男”事件中竟被部分網友當了真——當“受害女策劃陰謀論”的謠言橫空出世時,有人忙著刪轉發熱搜視頻,有人連夜改微信簽名“我再也不相信人性”,還有人把法律課本扔進垃圾桶高呼“世間再無正義”。
別急,先拆解這場魔幻現實大戲的三重反轉邏輯鏈。
第一幕:物理噴射與社會性噴射的雙重暴擊
4月8日晚高峰,上海地鐵1號線的監控鏡頭記錄下兩股“噴射流”:
姚某的生理噴射:41歲上市公司高管解開褲鏈,將不明液體射向陌生女乘客的瑜伽褲;
圍觀者的道德噴射:黃衣女子拍視頻取證遭網暴“多管閑事”,黑衣女子被質疑“穿瑜伽褲勾引男人”,姚某全家隱私48小時內被扒光。
戲劇性沖突:當姚某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4條被拘10日時,網民卻用更瘋狂的“人肉暴力”完成了一場集體審判。
第二幕:流量絞肉機產出的“完美劇本”
4月10日,事件突然“神反轉”:
某網友貼出“行政處罰決定書”,稱受害女子與姚某同屬“特殊癖好群組”,相約地鐵上演“強制play”;
大V帶節奏:“帥哥拉美女手臂像熟人求救”,評論區涌現“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狂歡;
吃瓜群眾分裂成三派:
1. 陰謀論派:“年薪50萬帥哥何必強奸?肯定是價格沒談攏!”
2. 受害者有罪派:“穿瑜伽褲活該被盯上,我穿麻袋坐地鐵從不出事”
3. 理中客派:“讓子彈飛一會兒,坐等第九次反轉”
荒誕高潮:36歲的楊某為蹭流量編造“相約作案”謠言被刑拘,而“假反轉”引發的真實傷害已無法撤回——受害女子被二次羞辱,見義勇為者遭人肉威脅,姚某妻子抖音評論區淪陷“接盤俠招募現場”。
第三幕:當法律遇見“后真相巴別塔”
這場鬧劇最值得警惕的不是姚某的拉鏈,而是三個社會病灶:
1. 認知癲癇癥:
有人把《治安管理處罰法》當自助菜單:“才拘10天?建議加判浸豬籠”
律師解讀:行政拘留已是現行法頂格處罰,若要追究刑責需滿足“暴力脅迫”要件,但網友更相信“年薪50萬=買通公檢法”的陰謀論
2. 道德cosplay產業鏈:
造謠者楊某被捕后坦言:“編故事比送外賣賺錢快”;
自媒體發明新工種:事件發酵24小時內,涌現《防噴射瑜伽褲測評》《地鐵社死自救指南》等10w+爆文
3. 賽博獵巫運動:
技術層面:AI能識別地鐵猥褻動作,卻擋不住Deepfake偽造的“約炮聊天記錄”;
人性層面:我們批判姚某“把地鐵當情趣酒店”,卻縱容自己“把熱搜當成人網站”
終極反思:在羅生門里尋找不會反轉的坐標
作為律師,我常被問:“如果受害者和施害者都不可信,我們該信什么?”
我的答案始終是:
信監控錄像的時間戳,而非P圖高手的九宮格;
信警方通報的藍底白字,而非大V的“我有一個朋友”;
信法律程序的齒輪聲,而非網絡狂歡的嗩吶響。
最后送年輕人兩件“防反轉盔甲”:
1. 吃瓜保命法則:轉發前問自己三次——“這信息經得起2025年的監控攝像頭回放嗎?”
2. 共情防彈衣:你可以不理解穿瑜伽褲的女孩,但請捍衛她穿瑜伽褲乘地鐵的權利;你可以厭惡姚某的猥瑣行為,但請阻止對他三歲孩子的照片攻擊。
世界當然比想象中復雜,但正因如此,我們才需要守住那些簡單的底線——比如不把別人的苦難當成流量游戲的副本,比如相信穿瑜伽褲的姑娘和穿西裝的律師,都該安全地走完地鐵換乘通道的128步階梯。
作者簡介:北京陳律師,法學碩士,高級合伙人律師,歷任特種部隊指揮員,檢察官,偵查員,紀檢干部,企業高管,閱歷豐富,學養深厚,擅長疑難重大案件,多種法律關系交叉復雜案件處理,重信守諾,值得托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