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島初夏,海風裹著沉香。今天(4月18日)上午,2025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春季)展覽會在鳳凰木盛開的季節如約而至,這場全球規模最大的佛事文化盛會,猶如一卷流動的禪意長卷,構筑一個喚醒文化記憶的精神道場。
文/藝周刊全媒體組
品味茶香禪韻,共賞藝術之美。圖/藝周刊
匯聚全球1400余家品牌企業,打造亞洲佛事用品行業標桿性盛會,同步呈現香產業、傳統建筑、素食及手工藝品四大主題展,多展齊放,將呈現一幅禪意美學與茶文化的“百科畫卷”。
人間值得文創。圖/藝周刊
展會吸引眾多僧人參觀。圖/藝周刊
佛寺建筑工藝的當代敘事,恰似一支在古木年輪上生長的青藤,既纏繞著《營造法式》的基因密碼,又在光影變幻中投下新的禪意。
無相。圖/藝周刊
精心布置,不負此行。圖/藝周刊
佛寺營造技藝的當代轉譯,本質上是將"工巧明"的智慧注入新的時空維度。那些穿越千年的榫卯節點,正如《金剛經》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不斷的解構與重組中,完成對永恒之美的當代證悟。
現場雕刻,匠心傳承。圖/藝周刊
展會舉辦《傳統文化當代表達》系列論壇,以禪意美學為經,以創新思維為緯,邀請品牌主理人進行分享,探尋文化傳承的破壁密碼,在當代生活場景中綻放異彩。
洗心。圖/藝周刊
沉香展會,開啟時光窖藏的氣韻革命,超越文玩交易的邊界,演變為融合生物科技、空間詩學與禪宗美學的綜合感官事件——這是場喚醒集體嗅覺記憶的文明考古,更是重構東方香道DNA的未來實驗場。
一兩田黃萬兩金。圖/藝周刊
當AR佛光掠過智能香爐的輕煙,當千年經文代碼嵌入區塊鏈,這場關于信仰的展覽正在回答一個時代命題:傳統文化如何在技術洪流中既保持本色,又生出新枝。答案或許就在那些為環保佛香據理力爭的匠人眉梢,在元宇宙中合十的虛擬手掌之間——信仰的溫度,終究要靠人的創新去延續。
南普陀寺,是閩南重要的佛教圣地,始建于唐代。圖/藝周刊
感興趣的市民掃描二維碼預約登記,刷身份證原件即可入場免費逛展,4月18日至21日,歡迎前往廈門國際展覽中心體驗這場禪意文化的饕餮盛宴,一起穿越時空,感受千年佛緣的文化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