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周刊】
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陳堯明文集有感
徐國良
3月2日下午,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社科聯主席、文化學者陳堯明,用微信給我發來了他發表在《江南文化播報》上的文集,讓我受寵若驚。我連忙打開文集,拜讀了播報為他匯編成集的49篇文章,看后如醍醐灌頂,被他的勤奮所感動,被他的文釆所傾倒,被他的高尚情操所折服。為不辜負堯明部長給我發文集的信任和厚愛,我決定冒“班門弄斧”之嫌,寫下對堯明部長作品文集的點滴感悟。
堯明部長是無錫宣傳理論戰線上資深的學者型官員。扎根于江南這片沃土上的他,理論功底深厚,以前曾多次聽過他的理論輔導課。他的每次講課,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非常接地氣,能打動人心;他的講課,每次都娓娓道來,如行云流水,入人心田,聽了十分過癮。我與他相識于1987年,那時我轉業回地方安排在外經委黨組辦負責宣傳工作,正巧我的戰友須儉分配在堯明任副科長的宣傳部理論科工作,由于工作和看望戰友須儉的關系,我和堯明部長就這樣開始熟悉了起來,以前只知道堯明部長能講,誰知他的寫更勝一籌,流淌在他筆下的文字,用“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真是太合適不過了。
綜觀作者的49篇作品,篇篇都是精品;每篇無不都顯示出作者的聰明睿智;顯示出作者對作品研究的廣度、深度和厚度;顯示出作者的筆力遒勁、文化底蘊的深厚。它涵蓋了無錫的前世今生,地理歷史,園林景觀,風土人情,寫的淋漓盡致,讀著讀著就讓我進入了作品的世界,如同喝上一杯醇厚的咖啡,飄香四溢,細細品來,不覺如清風徐來,沁我心肺;徜徉在作品里,陶醉在作品中。個人淺見,作品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字里行間,體現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江南自泰伯奔吳,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江南文化,水側山旁,鐘靈毓秀,源遠流長”。作者在這一方面的研究上,花了很多精力,寫下了“最愛在江南”、“江南慈善文化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和文化自信”、“無錫20張文化名片”等多篇文章,飽含著激情,作了詳盡和富有開拓性的解讀,用自己的特長,將宣傳江南、研究江南、泓揚江南特色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并以此為榮、以此為樂、樂此不彼、其樂無窮。
二是字里行間,體現了作者對逝去親人、友人的熱愛。首先,堯明部長用他那蘸滿深情的筆,回憶了他的母親、兄長和妻子。文章寫得催人淚下、感人肺腑。寫出了作者對親人的孝、對親人的慈、對親人的愛?!傲只ㄖx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可以想象,作者在寫這些作品中的心情,淚珠跌落在鍵盤上,悲傷的心情從心底涌出,“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真的就是一個“悲”字了得。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的愛他的母親,愛他的妻子,愛他的大哥。由于工作關系,我跟作者的兄長堯圻特別的好,他原是無錫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的總經理。長得眉清目秀、慈眉善眼,為人謙遜樸實,粗看與作者如一個模子里刻出來一樣。他哥每次到我局里辦事,總會抽空閑時間到我辦公室坐坐,倆人談談工作,嘮嘮家常,話語十分投機,有相見恨晚之感,至今還深深留在我的記憶中。作者在筆下流淌出的“世間唯有弟兄親”,一語就概括了他對兄長的無比尊敬、無比深情、無比懷念,讀后令人感慨、動人心弦。
其次是對故人的懷念?!熬討训拢栏>d澤——追憶俞世福老書記”,寫出了老書記的高風亮節,寫出了老書記對作者的關愛,文章寫的情真意切,充滿著對老書記誠摯的感恩之心。
“傾蓋如故”——追憶吳建民大使”,作者在此文中寫出了大使儒雅謙和的風格,寫出了大使大氣睿智的談吐,寫出了大使在公眾場合下迷人的風釆。它如一幅人物肖像畫,把吳建民大使如真人形像呈現在讀者面前;“讀星云、悟人生”——為紀念星云大師圓寂而作”,更是寫的蕩氣回腸,在其文中流連往返。作者寫出了星云大師“如云之飄逸,如水之清澈,如日之燦爛,如月之圓滿”?!芭_灣沒有臺灣人,臺灣哪個不是中國人”,作者在文中一下子寫出了星云大師大德高僧的高大形象;“一日為師,終身為師——追憶孫冶方”、“深切緬懷墨林兄”等無不都顯示出作者對逝去的長者、友人的一片熱愛之心、懷念之情,還可以寫出一些,但我在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
三是字里行間,體現了作者對工作的熱愛。按理到退休年齡,且人入古稀,可以安享晚年了,但作者“退休不退志,退休不退責,退休不退趣,退休不退學”。決心堅如磐石,行動鏗鏘有力,成效碩果累累。“十年退休路,人生二度春”。作者在這十年中,如魚得水,搞“紅”了五個“一”工程,即一會,一群,一刊,一號,一院,且個個搞得紅紅火火。誠如作者在書中所寫:十年來,熱情的擁抱時代,擁抱生活,服務經濟社會文化,充分體現人生價值;豐富個人興趣愛好,充實個人精神生活;服從組織按排,適度發揮余熱;親吻偉大時代,更新知識技能。把退休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并將退休生活過出了熱度、過出了高度??赐赀@些,我從打心底由衷的欽佩作者,為作者擊掌叫好!
四是字里行間,體現了對優秀人物的熱愛。書中用一定篇幅,作者濃墨重彩,熱情謳歌在黨務、書法、藝術、文化等方面涌現出的優秀人物。如“小身板、大能量——記江蘇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桑梅”、“為藝術而生——雅芬專場音樂會欣賞有感”、“江南好女兒——記女畫家汪雪月”、“講好江南故事的長青樹——吳翼民老師”、“江南一才子蘇迅小老弟”等。在作者筆下,這些人物都在各自領域,大伸拳腳、成果凸現、光彩照人。書中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身板、大能量——記江蘇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桑梅”。作者把桑梅譽為“小巷總理”,寫出了她用智慧構建黨建的不懈追求,寫出了她敢闖敢拼的堅韌風格,寫出了她做群眾工作心思慎密的似水柔情,寫出了她在社區工作中為群眾排擾解難的長袖善舞。
作者對吳翼民老師十分敬重,寫“講好江南故事的常青樹”一文,作者應該下了很大的功夫。書中寫吳翼民老師創作的三個階段,對這三個階段的創作之路描述的極為詳情,對發表的作品如數家珍。對小老弟蘇迅在文壇嶄露頭角歡欣鼓舞,用優美的文字贊譽他:“凌寒遇百花,斯有一方春”,“讓個體生命自由綻放”。文中作者寫出了蘇迅成功的秘訣,在“歷史的、文化的、時間的土壤中深藏,靜默吐納天地之氣,涵養坦蕩之心,一旦出土,便驚艷了時光,震懾了心靈”??梢娮髡呤嵌嗝吹赝瞥缣K迅小老弟。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拜讀完作者的作品集,我對作者寫出這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產生了深深的敬意。這應該是源于他的勤奮、努力、刻苦,源于他深耕的生活,源于他的厚積薄發。
囿于我文筆的笨拙,在作者優秀作品面前,怎么寫都顯得蒼白無力,權作讀堯明部長作品集的一點感悟吧。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衷心祝愿作者有更多的新作精品問世,為偉大的時代、幸福的江南、可愛的家鄉寫出更華麗的篇章!
作者簡介
徐國良,1953年12月生,江蘇無錫人。有15年軍旅生涯,回地方后曾任無錫市外經局副局長、液晶辦主任、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
關于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眾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志。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