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一個叫“四川芬達”的網紅,模仿自己,楊坤就起訴了他。
作為楊坤的粉絲,我實在是不敢茍同。
有人會說,“我支持楊坤起訴,你也不看看,那兩個叫‘四川芬達’的人,是怎么惡搞楊坤的,我要是楊坤,我也受不了!”
持這種想法的人,不止一個吧?
這就對了,也正因為如此,楊坤才更沒有必要起訴“四川芬達”——只要楊坤知道自己是一個有眾多粉絲的人,他就沒必要起訴。
為什么這么講?
因為,很多時候,比起喜歡你的人,討厭你的人才更重要。
為什么說有人討厭你比有人喜歡你更重要呢?
因為,很多人雖然喜歡你,但他們是沉默的,只有看到你被批評、被詆毀的時候,他們才會站出來。
比如,2019年轟轟烈烈的“周杰倫粉絲打榜”事件,起因就是因為有人說周杰倫過氣了,比不上當時的一線明星,“周杰倫微博數據那么差,為什么演唱會門票還有人買?”。
結果,周杰倫的粉絲就自發的組織起來,一天之內就把他的數據做到微博第一,一下超越了當時的頂流朱一龍、蔡徐坤,直接把微博干宕機了。
再比如,刀郎時隔多年復出之后,馬上爆火,為什么?
除了他自己的作品過硬之外,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粉絲認為刀郎在過去很多年,一直遭到某些明星的打壓和欺負。
所以,如果說“四川芬達”是楊坤的“小黑子”,以這倆小黑子為首的數百萬的網友一起惡搞楊坤、甚至是討厭楊坤,與之對應的,楊坤也會有一大批屬于他自己的“小白子”支持他。
甚至可以說,黑他的人越多,他的討論度就越大,他只要堅持做自己,自然會有很多人喜歡他。
某汽車品牌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網上一直被黑,但銷量一直遙遙領先;汪峰也是個很好的例子,網上討厭汪峰的人比比皆是,但他的演唱會,場場爆滿。
我以前對楊坤都不怎么了解,直到2012年,《中國好聲音》,網友們天天惡搞他,拿他的“32場演唱會”說事,我才認真去聽他的歌,并且一發不可收拾,成了他的粉絲,被他的嗓音、音樂才華所折服。
有陰就有陽,有紅就有黑——任何一個公眾人物,都應該深諳此道。
正如“毒舌教父”、英國著名作家王爾德所言,“世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議論更糟糕,那就是沒有人議論你。”
如果楊坤想贏得更多人的喜歡,那他起訴四川芬達的做法,就算得上是徹頭徹尾的敗筆。
因為,如此一來,無論結果如何,他都費力不討好。
官司贏了,“四川芬達”不再惡搞他、道歉、甚至是被封號,網友們對他的意見只會更大;官司輸了呢,網友們對他的嘲諷只會更洶涌。
楊坤確實是糊涂了。
問題是,現年52歲、出道31年的楊坤,按理說什么大風大浪沒見過,以前沒聽說他起訴哪個模仿他的人,為啥偏偏就起訴了“四川芬達”呢?
是因為“四川芬達”模仿他?
不,二三十年來,模仿他的人多了去了。
因為“四川芬達”模仿、改編他的歌獲利了,他心生嫉妒?
也不至于。
因為“四川芬達”對他的模仿非常低俗、嚴重扭曲了他的公眾形象?
也不是,因為惡搞他的人實在太多了,甚至冤枉他、污蔑他的人,一直都絡繹不絕,但他一直都沒有爭辯。
唯一的原因,就是“四川芬達”實在是太火了,這讓楊坤非常擔憂,他害怕他的歌迷、普通大眾會被四川芬達帶偏,害怕一想起楊坤,大家腦子里只有“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他們朝我扔粑粑,我拿粑粑做蛋撻……”
為什么我會有如此判斷?
因為在十多年前,楊坤就評價過網絡神曲,他說網絡神曲都是粗制濫造的、會讓華語樂壇倒退15年,前幾年他還說《驚雷》是音樂毒品、會把老百姓的審美帶到岔道上去。
按照他這種對音樂、對人性的理解,他真的很有可能是擔心“四川芬達”把老百姓帶到溝里去。
然而,楊坤誤解了網友,也高估了惡搞的破壞力。
網友并不傻,分得清好壞。
就像我寫篇文章鼓勵丈母娘不要彩禮——我寫得再好、再有理有據,這樣一篇文章就能改變老百姓的認知?
怎么可能!丈母娘該要彩禮的還是會要彩禮。
而且,喜歡“四川芬達”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討厭楊坤,更不意味著人們就會覺得楊坤就是“四川芬達”所模仿的那個樣子。
人們的聽歌需求、情感需求是非常復雜的,事實上,一個人很可能既會聽“他們朝我扔粑粑,我拿粑粑做蛋撻”,覺得很搞笑、很喜歡;同時也會被楊坤版本的“他們朝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種荷花”所感動。
這二者并不矛盾,甚至相輔相成。
“四川芬達”不會把老百姓帶偏,楊坤本人也不會把老百姓糾正。
老百姓有自己的腦子、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看法。
音樂也好,惡搞、直播也罷,都是一種產品,產品好不好、有沒有意思,是老百姓說了算。誰能讓老百姓開心、讓老百姓感動,老百姓就支持誰。
表面上看起來是你起訴了“四川芬達”,事實上是你認為老百姓不該喜歡“四川芬達”的惡搞、不應該覺得這種所謂低俗的東西有意思,這就站在老百姓的對立面、與老百姓為敵了。
這就是為什么起訴“四川芬達”,反而會讓他們名聲更響、漲粉更快的原因。
楊坤有一百種應對辦法,比如跟“四川芬達”直播連線,或者默不作聲,或者趁這種時候發新歌,甚至去模仿“四川芬達”……參與進來,娛樂大家,老百姓喜聞樂見,人人歡喜。
可惜他選擇了損失最大的一種。
一個明星、一個網紅要是糾結那些對他的負面評價,說明他還沒把互聯網玩明白。
一個人要是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批評,說明他做人還沒做明白。
作者|李彎灣
看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