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準醫療的大潮下,針對特定基因變異的藥物研發不斷取得突破。MET(間質-上皮細胞轉化因子)作為腫瘤治療的重要靶點之一,其抑制劑的研發和應用已經為眾多腫瘤患者帶來了希望。
長三角肺癌專家委員會青委會在現有臨床研究證據的基礎上,聯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青委會,與至本醫療共同制定了《非小細胞肺癌MET基因變異臨床診療實踐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旨在規范MET基因變異的診斷和治療流程,推動MET抑制劑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至本醫療擁有領先的二代測序技術及豐富的經驗積累,為《共識》中的分子診斷、靶向、免疫等內容的制定提供參考和支持。
目前,《共識》已正式被學術期刊《Cancer Biology & Medicine》接收并發布。
/ 觀點
許春偉教授
長三角肺癌青年專家委員會秘書長
2023-2025國際肺癌研究協會罕見腫瘤專委會委員
“隨著ECLUNG青委會推出首部全國專家共識《中國實體瘤NTRK融合基因臨床診療專家共識》后,系列國際/全國專家共識諸如《非小細胞肺癌MET基因變異臨床診療實踐專家共識》陸續推出,為胸部罕見腫瘤罕見靶點臨床實踐提供高級別的循證學依據,促進長三角地區胸部罕見腫瘤罕見靶點診療、轉化研究的創新性及前沿性,提高長三角地區胸部罕見腫瘤罕見靶點的診治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作為長三角地區罕見腫瘤罕見靶點研究最具影響力的新生代組織,ECLUNG青委會把中國胸部腫瘤臨床試驗轉化研究長三角模式探索作為奮斗的事業,迎難而上作為中國胸部腫瘤臨床試驗轉化研究長三角模式探索的方向標,ECLUNG新生代結合時代背景在未來四十年時間選擇迎難而上,勇于向各種艱難困苦挑戰和亮劍。”
王謙教授
長三角肺癌青年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
“國家藥監管理層面新政策的不斷出臺和資本市場的多元化趨勢為創新藥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醫、藥、研、企的密切合作共同促進了中國臨床試驗的飛速前進,奠定了中國實現全球同步研發、注冊與審評的基礎,這些推動了新藥研發大國的崛起,促進了國外學者和創業者的回歸,帶動了中國研究者創新意識的加強,為中國特色臨床試驗的發展注入活力和驅動力。”
王文嫻教授
長三角肺癌青年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
“ 2023年我們ECLUNG青委會推出《2023版中國非小細胞肺癌RET融合基因床診療專家共識》,2024年推出的《2024版國際上首部實體瘤BRAF基因變異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25年推出的《2025版非小細胞肺癌MET基因變異臨床診療實踐專家共識》發布。搭建中國胸部抗腫瘤新藥的臨床前平臺,使抗腫瘤新藥轉化研究與臨床試驗并行,努力完善臨床試驗-轉化研究閉環式研究平臺建設,為胸部抗腫瘤新藥研發提供強有力保障。”
馮慧晶教授
山西白求恩醫院胸部腫瘤內科主任
“ 2025版非小細胞肺癌MET基因變異臨床診療實踐專家共識的發布,是我國肺癌精準醫療領域的重要突破。MET基因變異雖發病率低,但因其異質性高、耐藥機制復雜,臨床長期面臨檢測標準模糊、治療策略爭議等難題。本共識首次系統規范了MET變異的檢測技術、分層治療路徑及耐藥管理策略,為臨床醫生提供了科學、可操作的診療框架,助力減少經驗性試錯,提升患者生存獲益!愿共識成為MET精準診療的新起點!呼吁臨床醫生以規范化為基,勇于創新;政策與機構優化檢測資源配置,提升藥物可及性;學界與產業界攜手破解耐藥難題,探索聯合治療前沿。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愿此共識照亮患者生命之路,共促中國精準醫學高質量發展!”
夏旸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副主任
2023-2025國際肺癌研究協會臨床科學專委會委員
“ MET變異作為非小細胞肺癌的重要驅動基因,其精準檢測與規范診療對患者預后至關重要。本共識的推出旨在為臨床提供系統化的管理策略,希望這份凝聚專家智慧的指南能切實服務于一線實踐,提升MET異常患者的生存獲益。同時,也希望以ECLUNG青委會撰寫的多部共識,加強與包括IASLC在內的國際組織加強交流合作,我們期待以學術共識為紐帶,進一步深化與國際權威組織的聯動,共同推動長三角地區罕見靶點研究與國際前沿接軌,讓中國智慧在全球肺癌診療舞臺上發揮更大影響力。”
/內容
該《共識》涵蓋MET的檢測時間點、檢測方法、檢測方案、檢測質量控制、檢測結果與解讀、治療策略、毒性管理等各個方面,最終形成了11條專家共識。這些共識要點為臨床醫生提供了MET基因變異腫瘤的檢測和治療的具體指導,有助于實現更精準的個體化治療。
檢測時機
共識1: 晚期初治或經治NSCLC患者,強烈推薦進行MET 14跳躍突變檢測;晚期初治及EGFR-TKI或ALK-TKI等耐藥后NSCLC患者強烈推薦進展MET基因擴增檢測。建議對MET基因融合和MET基因點突變情況進行探索性檢測。早期NSCLC患者可根據臨床醫生建議,預防性采取組織樣本進行MET不同類型的變異檢測。(強烈推薦)
檢測方法
共識2: 針對MET基因14外顯子跳躍突變檢測,首選DNA-based NGS,使用RNA-based NGS能進一步提高檢出率。MET基因擴增檢測,常用檢測方法首選DNA-based NGS,其次是FISH,其中FISH為MET基因擴增檢測的金標準。(強烈推薦)
檢測策略
共識3: 首選腫瘤組織或細胞學樣本,采用納入MET基因的DNA-based NGS平臺檢測MET多種類型的變異,當DNA-based NGS結果為陰性時,考慮采用RNA-based NGS對樣本進行補充檢測,使用IHC技術對腫瘤組織或細胞學樣本進行MET過表達的篩查,當腫瘤組織或細胞學樣本不可及的時候,可選擇液體活檢樣本進行MET基因多種突變的檢測。(強烈推薦)
檢測質量控制
共識4: 推薦在經過CAP(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美國病理學家協會)或者CLIA(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臨床實驗室改進修正案》)認證的,或者通過《臨床機構實驗室管理規范》、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等機構認可,或符合相關行業標準的分子檢測實驗室進行相關的檢測。另外由于MET 14跳躍突變的形式復雜多樣,MET基因擴增和過表達的標準尚未統一,閾值不明確,建議臨床和病理進行積極溝通。(強烈推薦)
結果與解讀
共識5: 檢測結果需根據目前生信分析共識與指南對變異進行科學分類與注釋,出具規范化報告,對于復雜共變異檢測結果推薦進行MTB解讀。(強烈推薦)
治療
共識6: 推薦14外顯子跳躍突變的NSCLC使用Ib型MET-TKI,目前獲批藥物包括卡馬替尼(Capmatinib)、特泊替尼(Tepotinib)、賽沃替尼(Savolitinib)、谷美替尼(Glumetinib)和伯瑞替尼(Vebreltinib),各藥物在初治和經治人群中均觀察到較好的療效和生存獲益,且表現出較好的顱內療效。(強烈推薦)
共識7:包括ADC藥物(如Telisotuzumab Vedotin)、雙抗(如埃萬妥單抗、MCLA-129)在內的新型藥物在MET-altered NSCLC患者中也表現出較好療效,且一些藥物對既往使用METi進展后的患者也顯示出抗腫瘤活性,鼓勵患者參與臨床研究。(推薦)
共識8:目前尚無專門藥物獲批用于治療原發或繼發MET擴增的NSCLC患者,MET-TKI單藥或聯合EGFR-TKI均表現出一定療效,且高水平擴增與療效呈現一定相關性。(推薦)
共識9:MET融合和MET TKD突變相對罕見,有限的病例報告提示對克唑替尼、卡馬替尼等MET TKIs敏感,臨床醫生可持續關注相關循證醫學證據的產出,以共同推動該靶點臨床規范化治療。(推薦)
耐藥機制
共識10: 繼發性耐藥是接受MET-TKI治療的NSCLC患者發生疾病進展的主要原因,其發生機制包括MET依賴型和非MET依賴型兩大類,基于精準檢測,研究者們正在探索不同的治療策略,包括使用不同結構的MET TKIs、聯合使用MET-TKIs和其他通路的靶向藥物,以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以期克服或延緩耐藥的發展。(強烈推薦)
毒性管理
共識11: MET-TKI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水腫、消化道毒性、肌酐升高、肝酶升高、間質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等。鑒于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更常見于老年患者群體,需要更加重視不良反應管理,通過標準化的診療方案和預防措施以妥善應對和處理由MET-TKI引起的不良反應。(強烈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