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客服消息指出,小米旗下的米家APP將在6月推出鴻蒙版本。
從4月18日官媒報道來看,工信部表態要推動更多APP上架“鴻蒙應用商店”。
由此可說,米家APP的適配或許只是開始,未來我們可能看到更多“不可能的組合”出現。
因為工信部的表態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鴻蒙系統不只是停留在華為的“備胎”層面,必須從“備胎”升級為“主戰系統”。當安卓系統依然占據全球移動操作系統76%市場份額時,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讓手機廠商陷入被動。
鴻蒙系統從最初被質疑,到如今Next的驚艷亮相,華為用五年時間完成了從0到3萬+應用的跨越。微信、支付寶等國民級應用已實現適配,鴻蒙的生態發展遠遠不止于此。
米家APP作為小米生態鏈的核心入口,連接著多種類型的智能設備,用戶基數也高達數億了。這“非手機”領域的合作,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手機系統切換”埋下了伏筆。
試想,如果有一天安卓系統真的對中國廠商設限,小米會如何選擇?答案或許就藏在這場看似普通的APP適配中。
對于華為之外的廠商來說面臨著一個尷尬的現實:硬件自主可控程度已達80%,但在操作系統層面依然受制于人。
華為被制裁的教訓歷歷在目,誰也不能保證同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其他廠商身上。鴻蒙系統的崛起為中國科技產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Plan B”。
數據顯示,鴻蒙設備裝機量已突破10億,這個數字足以讓任何一家手機廠商認真考慮與鴻蒙的合作可能。畢竟在生存面前,商業競爭的邏輯可能會被重新定義。
所以,工信部表態推動更多APP上架“鴻蒙應用商店”,這場華為主導、其他國內廠商參與的鴻蒙生態建設,本質上是中國科技產業必須打贏的一場攻堅戰。
當“備胎”成為主選,當競爭對手變成合作伙伴,最終贏家將不只是某一家企業,而是整個中國科技生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