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漢學家索尼婭:看見溫柔又堅韌的中國”追蹤
新書發布會應用數字科技成果
流暢說漢語“數字人”彌補法國作家缺憾
日前,法國漢學家索尼婭新書發布會在榕舉辦(相關報道詳見福州晚報19日7版)。值得一提的是,數字科技成果的應用為這場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新書發布會增色不少。
這場新書發布會是在4月9日舉辦的,舉辦之時,《福建陶藝師》的作者索尼婭遠在法國巴黎。當天,通過現場屏幕,索尼婭的“AI數字分身(即數字人)”亮相發布會,給現場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
在前后約4分鐘的時間里,“數字人”代表作家,分享了新書創作的背后故事、靈感來源以及作者對中法兩種文化的深刻理解,帶領讀者更好地品讀《福建陶藝師》。
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數字人”的外貌形象、說中文時的音色與索尼婭本人高度一致,令人產生索尼婭本人正在發言的錯覺。
“我很開心能夠看到我的‘AI數字分身’如此完美地講著中文!”通過網絡會議視頻連線,索尼婭肯定了“數字人”的表現。她抱歉地表示,雖然她一直在加強中文的學習,但還無法流暢地用中文演講,“數字人”剛好彌補了這一缺憾。
記者了解到,除了上述身份外,索尼婭還是一名有著多學科背景的哲學博士,曾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相關人工智能專業證書。在籌辦此次新書發布會時,索尼婭表達了希望用中文與中國朋友、讀者交流的想法,最終“數字人”幫她實現了心愿。
除了“數字人”,作為數字時代的重要產品,網絡會議系統也讓這場新書發布會實現了“天涯若比鄰”的順暢交流。“(去年)福建之行雖然時間不長,但整個過程讓我覺得特別美好,我感覺福建一直在我的心里,每次一想到福建,都會覺得心里暖暖的。”索尼婭用法語發表感言時,盡管譯者與其分處兩地,但在網絡會議系統的助力下,翻譯工作流暢完成。
這場新書發布會前后持續了約1個小時,時間雖然會消逝,但澎湃向前的數字時代,正通過“AI數字分身”、網絡會議系統等數字成果便利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也為文明的交流互鑒架設起暖心的橋梁。(記者 李錦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