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頭條網友好,我是陳律師。從業十五年,我見過太多“拍腦袋”決策,但像河北三某市這樣拿商戶招牌當調色盤的,還是讓人直呼“活久見”——畢竟能把法治社會玩成小學生填色本的,真不是一般水平。
一、事件回顧:當“中國紅”成了違禁色
最近三某市街頭的蜜雪冰城集體“變異”,紅底招牌硬生生刷成綠灰,活脫脫上演現實版“紅綠燈變形記”。城管部門一句“紅藍黑禁用”的口頭通知,就讓商戶們連夜上演《消失的招牌顏色》。更絕的是,政策文件還在天上飛,整改行動已落地生根——這波“文件未到,執行先行”的操作,堪比網購時“貨沒到先扣款”。
殯葬店老板老劉更慘,不僅要把“壽衣花圈”招牌改成“殯儀用品”,藍色門頭還要自費換成磚紅色。我尋思著,這哪是城市規劃?分明是給商家玩真人版《奇跡暖暖》換裝游戲啊!
二、法律打臉:三色禁令的三宗罪
1. “無證駕駛式執法”
《廣告法》明文規定商戶享有自主經營權,《民法典》物權保護條款還在墻上掛著呢,城管部門卻拿“口頭通知”當圣旨。陳律師告訴大家:這叫“程序違法三件套”——無文件、無依據、無補償。按這邏輯,明天要是領導看紫色不順眼,整條街是不是得集體變彩虹?
2. “行政美盲綜合癥”
城市美學本應“各美其美”,某些部門卻搞起“顏色獨裁”。隔壁滄州市搞過黑底白字“陰間一條街”,十堰市玩過黑底鎏金“鬼城風”,現在三某市又整出“紅藍黑禁用”新花樣。建議這些領導集體報班學學《色彩心理學》,別總拿商家當調色盤練手。
3. “權力過家家游戲”
《行政許可法》明確要求“信賴保護原則”,商戶花真金白銀做的招牌說換就換,補償方案卻像薛定諤的貓——既存在又不存在。這讓我想起去年代理的某市“統一招牌尺寸案”,商戶們拿著《國家賠償法》第四條索賠時,某些官員才想起來“依法行政”四個字怎么寫。
三、全國聯播:那些年我們見過的“招牌整容術”
湖北十堰曾把整條街刷成黑底鎏金字,市民吐槽晚上像逛地府
上海某區要求英文招牌必須配中文字體大小兩倍,逼得星巴克玩起“中文疊疊樂”
更魔幻的是某縣城要求燒烤店統一掛紅燈籠,結果整條街成了“紅燈區”
這些案例看似滑稽,實則暴露出基層治理的致命傷:把市容管理當權力游戲,把商戶權益當游戲幣。
四、深層剖析:為什么總在顏色上“作妖”?
1. 懶政思維作祟
比起解決食品安全、消防隱患這些硬骨頭,換招牌顏色簡直是“政績速成班”。畢竟刷漆比啃骨頭輕松多了,還能拍出整齊劃一的“宣傳照”。
2. 權力審美癌擴散
某些領導把城市當自家客廳裝修,完全無視商業規律。要知道蜜雪冰城的紅色是20年積累的品牌資產,市值夠買下三某市所有城管局的打印機(如果他們肯用紅墨水的話)。
3. 法治意識掉線
從“文件在路上”到“補償在夢里”,暴露的是對程序正義的蔑視。借用韓非子的話說:“治強生于法,弱亂生于阿”——這么折騰下去,營商環境遲早變“硬傷環境”。
五、破局之道:給城市治理開三劑猛藥
1. 建立“法治美顏濾鏡”
建議全國推廣杭州“西湖換柳”經驗,重大決策必須開聽證會。下次哪個領導想換顏色,先讓他對著《行政許可法》抄十遍。
2. 推出“任性執法險”
參照交通事故強制險,要求地方政府為每個奇葩政策投保。哪天政策被法院撤銷了,保險公司直接給商戶打錢。
3. 開設“權力退燒門診”
對于總想搞“顏色革命”的干部,建議組織去義烏小商品市場進修——看看人家怎么在五彩斑斕中創造GDP神話。
陳律師最后想說的是:
城市真正的顏色,不該是領導簽字筆下的隨意涂鴉,而應是法治打底的七彩霓虹。當某天蜜雪冰城不再被迫“紅變綠”,當街邊小店能安心掛起自家招牌,那才是城市治理最美的底色。
我是陳律師,專治各種“監用職權”,下期咱們聊聊“城管要求統一店員發型怎么辦”。關注我,帶你用法律給奇葩政策“卸妝”!
微信/電話同號:1326012637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