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航集團在國內的重新整合推進完成,以及海航控股的德國哈恩機場欲轉手給俄羅斯商人,一樁早已塵封的國際并購案細節逐漸浮出水面——海航當年收購德國哈恩機場的背后,竟是一位中國證券界“老兵”的深度參與。他就是德國華人企業家馬杰(Jacky Ma)。
圖片來源:panoramio(作者),經由 Wikimedia Commons 提供,依據 CC BY 3.0 許可協議 使用。未作修改。
從海南證券“拓荒者”到德國資本市場“破局者”
1991年夏天,馬杰剛從上海理工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畢業,此時中國證券市場剛剛起步,馬杰作為當年最早幾批上海市證券交易所接受系統性證券培訓的專業人士之一,從中國銀行海口信托公司進入證券部籌備組,并被派往深圳、上海,參與中行在兩地證券營業部的設立。馬杰也在那時取得了上海證券交易所頒發的出市代表資格,當時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地址就在浦江大廈,而他為了工作方便常包房在上海遠洋賓館。那個時候,劉金寶就是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副行長兼上海信托的總經理。 那個年代,證券業尚屬“摸著石頭過河”的草創期,但正是這一段經歷,奠定了馬杰日后對于金融結構與資本運作的深刻理解。
90年代上海證券交易所
隨后,馬杰回到熟悉的海南(他成長于海南,高中畢業于海南省華僑中學),投身海南地區證券投行建設,親歷并參與主導了包括瓊海德、海南高速、瓊南洋、瓊寰島、興業聚酯、海南航空等多家企業的改制上市、股票發行及投融資工作。彼時,海南證券業正值大發展,中國銀行在當地憑借體制和資源優勢拔得頭籌。一大批從“五道口”畢業的人民銀行研究生相繼加入海南證券行業,包括張高波、孟天、燕翔、唐步、戴志康等人匯聚于此,共同參與了這一波金融改革實驗。那正是中國房地產金融起步的階段,中國第一支房地產債券也在這片改革熱土上誕生。
彼時,海南不僅是旅游資源的試驗田,更是政策紅利下的金融試驗場。中國銀行憑借體制和資源優勢,在當地金融業態中占據領先地位,而馬杰正是這一階段中少數具備跨市場操作經驗的實務派。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1年,馬杰便已深度參與國內不良資產重組及地產金融的前沿實操。當年,他與海南羅頓的蘇小萌、光大銀行海南分行行長周鵬相聚上海新錦江飯店,在一間日式料理店中,三人邊飲清酒邊深入探討當時備受關注的上海虹口171號地塊的資產重組事宜。該地塊由上海明正地產(當時大股東即為上文提到的海南匯通信托的孟天)持有,因涉及復雜債務關系,一度成為金融與地產界關注的焦點。在那次會談后不久,馬杰被時任中國光大銀行總行副行長王希坤正式任命為光大銀行負責接收明正地產項目資產的首席代表,全面負責該地塊的債務重組與金融策劃工作。這一角色不僅考驗其對地產金融與不良資產處理的綜合能力,也標志著他從證券資本運作拓展至地產并購與重組領域的關鍵一步。在處理該項目過程中,馬杰結識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復旦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教授。二人在項目過程中展開密切合作,也為他日后深耕資產結構優化與跨國投資埋下學術與實踐的雙重基礎。
靜水深流:馬杰的德國十年
2013年,馬杰以企業家身份赴德國發展。最初,他在法蘭克福低調創辦了中德雙語雜志《順Sch?n》,希望以文化傳播為橋梁,助力中德交流。然而命運并未讓他止步于文化圈——2016年,馬杰帶領其美麗途(MERITU)團隊成功協助海航集團完成對德國哈恩機場的收購,成為該項目法律、財務與勞務安排的關鍵中間人。
《順Sch?n》雜志
哈恩機場位于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距離法蘭克福約120公里,雖為中型機場,但地理位置優越,具備貨運潛力。彼時,正值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如火如荼之際,而德國的制造業與交通樞紐資源對中資極具吸引力。馬杰憑借其對中德法律、勞工體系的深度理解,成功推動交易達成,為海航在歐洲拓展業務打下了重要一筆。
“德國是25年前的納斯達克”—馬杰
過去十年,馬杰深耕德國市場,布局從媒體、法律服務到企業并購多個維度。他敏銳地觀察到,盡管德國制造業發達,其資本市場卻仍停留在較為傳統的階段。“德國證券業比美國落后一個時代,現在的德國,就像25年前的納斯達克?!瘪R杰曾在一次演講中直言。他進一步指出,與美國市場普遍接受VIE架構、開曼注冊主體不同,德國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對這些“架構型”資本運作并不買賬,他們更偏好穩健、透明、本土化的公司治理體系。“這既是障礙,也是機會?!彼a充道。他在中美關系復雜多變之際,將目光轉向更為穩定、規則透明的德國,并著手協助更多中國中小企業通過德國資本市場融資上市。2024年,他領導的公司德國美麗途股份有限公司(MERITU AG, 證券代碼8888.DU)正式成為德國首家由華人創辦并成長為上市的本土企業,標志著華人企業家在歐洲證券市場的一次重要突破。
不做高調者,深耕細作的企業精神
如今的馬杰,仍保持低調。他表示:“我不追求風頭,只想做成事?!痹诘聡?他常被業內人士稱為“歐洲上市教父”,其實他更像是“安靜的推動者”。從海南金融初創到德國并購操盤,三十四年金融履歷,濃縮為一句話——“懂結構,見機會,穩落子”。正如中國企業正逐步從“全球化參與者”向“全球化建設者”角色轉變,像馬杰這樣的企業家,無疑是華人企業在海外落地生根的橋梁與基石。他的故事,是一個時代中金融人與企業家的縮影,也為當前中國民營企業“出?!碧峁┝艘粋€可資借鑒的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