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八真
來源 / 節點財經
穿行商海,有的企業如同深海巨輪,始終穩穩把住舵盤,以沉穩的定力和與進取的張力,日新月異,但也有企業跟不上變革步伐,或者沉淪周期底部,被時代的洪流沖的七零八落。
自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啟動試點審批工作至今,國內消費金融行業已走過了15個年頭。
這期間,伴隨著宏觀經濟的深度調整,市場從增量拓展轉向存量博弈,曾經的“黑馬”——興業消金,逐漸褪去了光環……
01 喘的更兇了
商業競爭中,分化是難免的,有人越跑越快,越長越壯,也有人越喘越兇、越掉越遠……
細觀興業消金這兩年的姿態,基本屬于后者。
近日,興業銀行揭曉2024年“答卷”,旗下興業消金的“成績單”一并浮出水面。
財報顯示,2024年,興業消金實現營收100.67億元,同比下降9.91%;實現凈利潤5.12億元,同比“腳踝斬”79.25%。
回溯興業消金的10年成長史,堪稱坐了一回“過山車”。
2014年底,興業消金正式誕生,之后幾年,乘著互金政策的“旋風”,不斷壯大和強盛。2020年、2021年,興業消金營收分別為64.7億元、84.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5億元、22.3億元。
2022年,興業消金在耗時8年后,終于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當年營收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1.35億元,凈利潤飆升到24.93億元,與招聯消金、馬上消金共同為行業前三甲。
拉長視線看,2018-2022年,興業消金的營收年均復合增速超20%,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速超100%。
然而,上行加速的狀態在2023年戛然而止。這一年,興業消金在營收同比增長18.95%至112.3億元的背景下,盈利卻出現成立以來的首次下滑,凈利潤僅錄得18.55億元,重挫25.6%。
且“自由落體”之勢還在繼續惡化。2024年,興業消金79.25%的凈利潤降幅,相當于把盈余回撤到2018年的水平。
同時,興業消金的“身軀”也明顯縮水。截至2024年末,公司總資產為821.22億元,較上年末減少5.12%;貸款余額819.4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16%。
對于興業消金業績滑坡的原因,興業銀行并未在年報中給出解釋。《節點財經》查閱中誠信國際出具的2024年興業消金跟蹤評級報告,并結合其各關鍵指標均大幅縮減的現實,可以大致推斷出,資產減值損失的急劇增加是導致公司凈利潤銳減的主因。
02 不良“雙升”藏隱憂
一邊是黯然無光的經營成色,一邊是不容樂觀的資產質量。
根據興業消金公布的金融債發行公告,2021年-2023年,其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11.04億元、16.04億元、21.49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9%、2.14%和2.49%,均呈逐年上揚趨勢。
對于最新一期的情況,興業銀行在財報中并未透露,僅提及興業消金2024年不良貸款率“符合預期”。
另按照中誠信國際列示的信息,截至2023年末,興業消金關注類貸款余額較2022年增加1012.8億元,占比2.41%,較2022年擴大0.98個百分點;逾期貸款余額為34.12億元,占比3.95%,較2022擴大0.65個百分點。
圖源:中誠信評級報告
通常來講,逾期貸款、關注類貸款和不良貸款率的變化是正相關的,即逾期貸款和關注類貸款在復雜多變的大環境中,最有可能轉化為不良貸款。
換言之,興業消金的不良貸款存在進一步抬升的潛在危機,后續資產質量的承壓態勢或加劇。
零壹智庫出版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洞察報告(2023)》指出,“消費金融公司“長尾+下沉”的客群定位本身決定了其信用風險要高于銀行,但近年來其貸款不良率有所抬升,考慮到壞賬率指標本身存在滯后性,消費金融不良率壓力短期內仍將持續。”
為應對不良率上升帶來的風險,興業消金選擇“兩手抓”。
一方面,大規模、高頻次、超低價出清不良資產。
比如,今年3月12日,興業消金在銀登網上發布2025年第3期至第8期不良資產(個人消費貸款)轉讓項目。其中,未償本息總額最大的是第8期不良資產包,達10.77億元,但項目起始價僅為1872萬元,相當于打0.17折。
圖源:銀登網
另一方面,把目光投向外部,尋求更多資金支持。
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興業消金成功發行“2023年第一期金融債券”,“補血”15億元;2024年,興業消金累計發行5期金融債券,合計金額100億元,期限均為3年,募資主要用途是補充公司的中長期資金,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資產質量暗藏的隱患的亦體現在其他維度。
2024年7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泉州分局向興業消金開出170萬元的巨額罰單,相關責任人受到警告。
具體的違法違規事實包括:未按規定及時終止與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第三方機構合作,合作機構管理不審慎,將貸前調查關鍵環節外包,違規改變信用保證保險賠付條款,貸款“三查”不到位,貸款資金由他人歸集使用并償還。
此外,興業消金頻遭消費者用腳投票。截至4月17日,在黑貓投訴上,搜索興業消金,出來的維權信息多達3544條,涉及砍頭息、借款合同與宣傳不符、暴力催收、泄露用戶隱私等問題。
03 加碼線上求增量
行業內卷,自身負重,興業消金選擇錨定線上。
據《節點財經》了解,興業消金靠線下自營發家,也長期依賴該模式創收創利。
但隨著線下市場趨于飽和,以及線下自營較高的運營成本,興業消金開始在近些年發力線上,以期促進業務均衡發展,并斬獲新增量,捅開成長“天花板”。
反映在數據上,截至2023年末,興業消金來自線下的貸款余額為616.34億元,較2022年末的621.12億元減少4.78億元;在總貸款余額中的占比為71.33%,較上年末的82.90%下降了11.57個百分點。
同期,來自線上的貸款余額增至247.77億元,較2022年末的128.10億元,猛漲近120億元,在總貸款余額中占比擴大11.58個百分點至28.67%。
回撥時間軸,從2020年—2023年,興業消金線上貸款余額占比從不足10%提升到近30%。盡管進展顯著,但要達到“天平”兩端基本平衡,尚存不小的距離。
此外,興業消金也在嘗試代理獲客模式。
2024年5月,興業消金在采招網刊登了二季度線下合作機構引流項目供應商征集公告,稱擬開展線下合作機構引流項目,公開進行供應商征集,要求具備線下地推銷售團隊,能開展業務合作,擁有客戶資源、技術優勢、地域優勢等,采購需求為協助興業消金為線下機構提供貸款意向客戶引流服務。
不過,就目前來看,興業消金多管齊下的措施暫時還沒產生實效,仍有待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興業銀行身為興業消金的控股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到66%,其也因為“親兒子”的頹廢,受到一定影響。
2023年,興業銀行營收同比下滑5.19%,凈利潤同比驟降15.97%,表現落后于同賽道選手;2024年,興業銀行的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0.66%、0.12%,雖然有所回暖,但近乎“原地踏步”。
*題圖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