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號,央視新聞1+1欄目,詳細報道了一則關于水電氣表收費亂象的消息,引發大家的強烈關注和熱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央視毫不客氣的用到了“亂象”這次語氣非常重的詞,也證明了新聞此前曝光的重慶,成都,江西等地被曝光涉及到水電氣表的問題,或許真的不是個案,也不是少數啊??梢哉f已經到了一個必須重視,重點整頓的刻不容緩的階段!
央視新聞直接發問“水電氣計量收費亂象如何治理”,是啊,連央視都如此質問,老百姓也想問問,為什么現在的水電氣表比原來跑的越來越快,交的費用也越來越多呢,一開始大家認為是錯覺和假象,后來才發現是央視報道的真實發生的“亂象”。水電氣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就很柴米油鹽醬醋一樣,每天都是需要用到的,所以更準確,更規范,更合理的收費,就成了其中的重中之重。
據報道,目前像內蒙古,江西,浙江都有地方針對水電氣表的問題出了新的舉措,就是發動手力量,向社會征求線索,如果是自己的家里發現有水電氣表計量不準確,導致費用突然變高的,就可以及時反饋到相關的部門進行處理,同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也在加強整治,重點提到了水電氣表的計算系統異常計費周期混亂,抄表不規范,結算規則不透明等情況。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像之前成都廣安,重慶燃氣都是典型類似的問題,表沒有問題,但存在估抄,亂抄,重復計費,多收費,亂收費的問題,當時就有不少的網友表示,這兩個地方發生的事情,自己所在的地區也有發生過。從央視這次的報道看來,這種亂象肯定不是某一兩個地方的個案??!那么問題來了,既然知道了問題所在,怎么去整改才是工作的核心?。?/p>
根據官方公布的最新數據,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一項專項督查表明,我國民用“三表”查實有問題的占比并不大。如抽查電能表296萬只,不合格1799只,合格率99.94%;抽查水表169萬只,不合格1.06萬只,合格率99.37%;抽查燃氣表131萬只,不合格2923只,合格率99.78%。檢查民用“三表”生產企業938家,發現違法行為10起;檢查計量檢定機構2578家,發現違法行為16起;受理投訴舉報數量1.2萬件,立案查處69件。
由此可見,盡管我們針對水電氣表的抽檢的合格率都超過了99%,但不合格的像水表169萬只里面就有超過1萬只不合格的,這背后影響的直接是1萬個家庭的。那應該問題治理比較好呢?有專家指出,整治水電氣表計量亂收費的問題。
一,必須建立有效的長期常態化的監督機制,不是出了問題以后,才去做特別的檢查和抽查。
二是,針對相關的企業利用壟斷性優勢向上下游延伸的問題,必須要通過開放引入其他經營主體,進行公平的競爭,其實歸根到底還是一家獨大的問題,很多地方的水電氣都是一家大企業在管理,有問題也是自己查自己,而如果提供這樣服務的公司兩家或者三家,就勢必會倒逼這些提供服務的企業,提高服務的質量,也規范管理。
三是,關鍵的問題還是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什么意思呢,就是服務第一線的人員管理的問題,畢竟很多時候表是檢查多數都沒有問題。問題在哪里呢,錯抄,估抄,亂抄,重復計費,計費方式不透明等等這些問題,都是發生在工作的一線人員的身上。
所以,整治水電氣計量收費的問題,真的不是說的那么容易啊,但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問題,完善法律機制,依法管理就肯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誰的問題就直接追究誰的責任。對此,大家又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