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個爭議很大的視頻,是關(guān)于銀行和儲戶之間發(fā)生的矛盾沖突,很值得來說一說。
一位儲戶去銀行柜臺辦理“解凍”業(yè)務(wù),被工作人員詢問職業(yè)和取錢用途,儲戶給了答案,工作人員不滿意,最后竟然還報了警。
視頻里,面對警察,這位儲戶仍然顯得很激動,一再詢問銀行工作人員:我怎么著你了,你為啥要報警我問你。
從視頻中得知,當天這位儲戶去辦理銀行卡解凍,好不容易排了一個小時,柜臺工作人員按照”慣例“詢問他的職業(yè)和取錢用途。
儲戶回答:職業(yè)是無業(yè),用途是取錢來花。
很顯示,儲戶的回答工作人員并不滿意,雙方就起了沖突,工作人員認為儲戶不配合,儲戶則覺得是銀行故意為難。
或許是覺得儲戶霸占窗戶不走,銀行就報了警。
看到民警的到來,儲戶更激動了,他可能也想不明白,銀行不給辦業(yè)務(wù)已經(jīng)有錯在先,竟然還報警來威脅自己。
經(jīng)過民警的詢問,銀行工作人員告知,柜臺解凍她們沒有權(quán)限,必須報給上一級,當天能不能辦下來還說不定。
實際上,次日該儲戶的賬戶就能自動解凍了。
而儲戶則堅稱,自己排號都等了一個多小時,為什么不早說?
既然次日能夠自動解凍,說明賬戶被凍結(jié)的理由并不大,那為什么現(xiàn)場還辦理不了?
有網(wǎng)友怒斥:真的沒有權(quán)限,還是在故意為難人?
這起糾紛,只不過是這些年來銀行與儲戶諸多矛盾的一個縮影,看似不大,實際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了銀行的信譽。
作為銀行來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是基本的原則,也是這個行業(yè)賴以生存的基礎(chǔ)。
而近些年,隨著打擊反詐的力度越來越大,銀行卻有一些走偏了。
突然降低轉(zhuǎn)賬額度,沒有預(yù)兆的就被封卡,儲戶取錢還要派出所開證明,其中最搞笑的就是問“取錢用途”這件事。
我們暫且不去管銀行有沒有權(quán)利,我們想知道的是,就算儲戶給了一個答案,銀行怎么去核實它的“準確性”?
如果儲戶回答“自己花”,難道之后還要他們提供日常消費的單據(jù)?
如果儲戶回答“存到對面銀行,因為人家送油送面”,難道這家銀行還要跑同行那里去開證明?
這么一來,儲戶的答案還重要嗎?
如果重要,沒有相應(yīng)的核實辦法有什么意義;如果不重要,那搞這個形式出來干什么?
反詐是個好事,為了保護儲戶的資金安全,我們也都能理解。
然而,反詐應(yīng)該是加大對不法分子的打擊力度,而不是給合法儲戶制造不必要的麻煩。
當然,說回到這起糾紛本身,我相信銀行工作人員也不想惹這些麻煩,畢竟直面儲戶的是他們。
儲戶不高興,被埋怨的是他們,甚至挨罵的也是他們。
其實,問題出在那些制定政策的管理人員頭上,但背鍋的卻是基層的工作人員。
說實話,這類沖突完全可以避免,不用過多地較真就行。
銀行工作人員出于崗位要求,該問的必須要問,儲戶心里有氣也沒必要撒在他們身上,隨便說一個靠譜點的答案,過得去就完了。
鄭板橋有一句名言叫“難得糊涂”,既然知道有些規(guī)定不好改,非要較真沒有意義,既浪費了時間還生悶氣傷了身體。
不過,也有一句話要送給銀行,踏踏實實搞好服務(wù)才是根本,別總想著討好VIP,普遍儲戶才是基本盤。
業(yè)務(wù)窗口四五個,就只能開一個,其他人都在忙活啥?
VIP重要,難道不能單開一個通道,非要去普通儲戶那邊插隊,還怎么顯示人家的“尊貴”。
如此種種,看似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積累多了,儲戶的信任也會塌掉,到時再后悔也就晚了。
互動話題:你在銀行遇到過被“刁難”的事嗎,來評論區(qū)留言聊一下吧。
點贊、關(guān)注、轉(zhuǎn)發(fā)、在看都是鼓勵,喜歡點個關(guān)注吧
封面·配圖 / 來源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