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媒體都在報道,螞蟻上線了“指數+”平臺,這無疑是這兩天基金行業最大的新聞,基金公司和其他銷售渠道,大概率都在加急研究這個事情,而對大家未來買基金,也會是一個很大的變化,相當于手里的工具,要鳥槍換炮了。
茲事體大,我也開篇簡單聊幾句,對行業的觀察。
上周四的時候,ETF總規模突破了4萬億,數字的背后,有兩個亮點。
其一,從時間的維度看,國內的第一個ETF是2004年成立的,直到2021年,花了整整17年,才突破了1萬億,而隨后,突破2萬億、3萬億、4萬億,分別只用了3年、9個月、6個月,加速度非??植?。
其二,是從產品的維度看,這周聊黃金的時候,提到過,最近1個月,黃金ETF規模增長了超過40%,但其實,不僅是黃金,債券ETF、跨境ETF(港股產品),最近1個月的單月增速,也都在10%以上,都呈現高增長的態勢。
也就是說,從A股,到港股,再到債券和黃金,各個品種,都在加速“指數化”。
ETF因為每天更新 數據,所以會更直觀一點,但實際上,在場內ETF大發展的背后,還應該看到兩個趨勢:
第一,場外指數同樣在高速增長,按照一季度末數據,股票型指數產品規模合計是3.95萬億,扣除掉一季度末的ETF規模(2.8萬億),場外的股票型指數規模,也在1.1萬億以上了,如果你把ETF里國家隊的1萬多億扣掉,再考慮到ETF的規模里,還涉及場外聯接基金的重復計算,事實上,場內指數和場外指數,已經是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了;
第二,指增產品的規模,已經到了2000億以上,需求也很旺盛。
在去年底的《》中,我們就提到過,無論主動權益的業績好壞,指數業務多元化發展,并徹底占領資本市場的C位,已經是時代的浩蕩趨勢,不可阻擋了,且指增業務,預計成為25年指數業務新的增長點。
我說個另類的角度,就是從人性的角度看,指數化投資的底層邏輯,在于個人追求的“掌控感”——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現在出去吃飯,是不是更偏好那種做成透明廚房的餐廳,讓廚師在你眼皮子底下操作食材,這點其實就和投資指數類產品很像。你如果結合了人性,就知道,指數化投資的趨勢,是不可逆的,這和主動權益,能不能跑出超額,已經沒關系了,是并行的兩條邏輯。
好了,上面說到,場外指數,以及指增產品,是指數業務發展的兩大趨勢,這里,顯然,互聯網銷售平臺,就起到了非常大的助力。
年初,公布去年底基金保有數據的時候,大家就看到,指數基金首次有了單獨的一列,而螞蟻的保有規模達到了3200億,這出乎了絕大多數人的意料,大家沒有想到,散戶在互聯網平臺,已經買了那么多的指數產品了。
所以,螞蟻發布的這個“指數+”平臺,與其說是螞蟻為基民打造的,不如說,是螞蟻根據基民的實際需要推出的,目的是優化基民買指數產品的體驗。
我主要關注平臺發布后,提到的兩個點。
第一個點,是數據方面,螞蟻提到,截至2024年底,累計超1100萬人開啟了指數基金定投,平均定投時長1239天,也就是超過3年。
第二個點,是這個指數平臺本身,我去支付寶體驗了一下,三個最顯著的功能。
其一,是買指增產品的時候,讓投資者可以更加清晰地觀察不同產品,在超額、偏離度等方面的表現,對基民來說很直觀;
其二,是和基金公司共建了行業信號模型,其實就類似我們常說的溫度計,解決的是行業指數基金的擇時問題,大家可以去看下,不同基金公司模型的過往勝率,挺有意思,對基金公司的投研和量化能力,考驗很大;
其三,是開發了一些工具,給進階用戶使用,我就不展開了。
這塊,大家可以自己進去試試,在支付寶,搜索“指數”兩個字就可以了。
最后,還是升華一下。
從我個人的視角來看,再說個對基金代銷行業層面的觀察——指數業務,其實是頭部平臺,拉開和其他平臺差距的時代截點,邏輯在于,主動權益時代,你貼個嚴選,我貼個精選,本質上大家都差不多,都是借助平臺的投研、篩選能力,為產品背書,銷售給投資者。
但指數化時代,是真正的以客戶為中心——客戶自己想好了要買指數,然后看看在銷售平臺里,能獲得什么賦能,能獲得什么增量的信息,能有什么更加稱心如意的工具,讓他/她更好地玩轉指數投資。
這是從授人以魚(告訴你篩選產品的結果),到授人以漁(給你篩選產品的工具)的變化。
因為指數本身的估值、超額、所在行業的熱點,都具有日度可以實時更新、且極度透明的特點,因此,可以向客戶展現的維度就更多,這也就意味著,平臺的數據分析能力、和基金公司的聯動運營能力、用戶規模效應導致的群體行為分析、技術團隊的迭代能力,都能成為銷售平臺的護城河——并最終提高平臺對客戶的粘性,這是基金銷售底層邏輯的變化。
換句話說,以前,冷兵器時代,大家武力值都差不多,現在到了熱兵器時代,武器迭代速度加快,大家差距就得拉開了。
多聊幾句市場的熱點哈,A股凈sell政策的傳聞、債券明天的3000億國債供給,以及跟投的建議。
1、權益,全球風險資產反彈。
因為昨晚美國那邊對關稅口徑的軟化,從昨晚的美股,到今天的亞太和歐洲,全球風險資產普遍反彈,下圖,而避險的黃金則從高位回落5%。
雖然上證指數微跌0.1%,但小盤股中證2000反彈也超過了1%,A股上漲個股超過了60%。A股反彈相對較弱的主要原因,其實在于前期護盤后,跌的就比較“克制”,人為降低了波動率,而本周的一個考驗在于,傳聞凈sell正逐步放松,這從今天南向凈賣出超過180億,也可以看出些許端倪。
港股的走勢會更好一點,恒生科技大漲超3%,三重利好疊加,一是本身亞太地區的普漲,二是昨天美團和京東大戰風險的釋放,三是板塊方面,因為關稅緩和的消息,以及上海車展的刺激,港股的汽車和機器人板塊大漲。
往后看的話,所謂關稅緩和的判斷,還有待觀察,145%的關稅肯定會往下降,但中美對抗也會是長期主題,部分企業的盈利受到影響,仍不可避免,在組合構建中,仍需要注意反脆弱性。
2、債券,關注明天超長期國債的發行。
明天有1200億的20、30年期超長國債要發行,另外,還有1650億的5年期注資特別國債,也就是給大行補充資本的那個,加上貼現國債,合計待發行超過了3000億,從單日的維度看,算是非常大的體量了。
建議關注明天供給沖擊,帶來的債市調整機會。
3、跟投建議。
純純的債,明天如果供給沖擊導致債市利率上行,則跟投1次。
表韭量化,本周觀察凈賣出限制變化后,對市場的影響。
表韭全球,今天組合發車了,已跟投。
另外,有些小伙伴,不是一直等著金價的下跌嗎,今天跌了5-6個點了,不可謂不大了吧?想買的就買,別等漲回來了,又抱怨金價不給上車的機會,買的邏輯還是只有一個——按照配置的思路,利用黃金和股/債的非相關性,降低個人組合的波動率,至于比例的建議,看昨晚的推文吧。
就聊這么多。
求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