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中極為關鍵且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不僅深刻影響著國家整體的安全格局,更是保障科研工作能夠平穩、高效、有序開展的堅固基石。2025年4月15日是我國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北京醫院組織召開2025年科技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大會,全院近400余名科研人員現場參與。會議由北京醫院科研處張鵬俊處長、醫務處陳浩處長、安全保衛處吳捷處長、科研處王蕾副處長、張弼、高強、史曉紅擔任主持。
大會邀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賈曉娟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新型診斷技術研究轉化中心主任彭俊平教授,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趙墨元以及北京醫院科研處張鵬俊處長、于玲玲副處長作大會講座,旨在通過系統化培訓提升全院科技安全生產意識與能力,為醫院高質量發展筑牢安全防線。
北京醫院張烜副院長在開場致辭中強調,科技生產安全是貫穿醫院醫教研全領域工作的生命紅線,不論是導師還是學生,不論是臨床工作者還是實驗室工作者,都涉及科技生產安全。北京醫院始終以“零容忍”態度筑牢生物安全防線、嚴守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紅線、恪守倫理準則,在國家級項目突破、成果轉化倍增的重要環節中,始終保持如履薄冰的審慎態度。醫院堅持以紅色基因為底色,不斷優化人才引育機制、強化創新平臺建設,讓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在安全沃土中深耕細作。
講座環節精彩紛呈。賈曉娟教授從宏觀角度講解了臨床生物安全體系建設要素,指出臨床生物風險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意識和能力決定了風險評估的有效性,科研人員要注重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彭俊平教授通過具體的案例詮釋了生物安全規范操作的重要性,強調生物安全絕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一項需要持之以恒的長期任務。趙墨元系統講解了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與信息對外提供的標準操作流程,亦強調只有守住生物安全底線,才能推動醫藥健康產業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張鵬俊處長通過介紹科研領域典型案例,揭示科研不端行為的危害與懲戒機制,倡導科研人員要以誠信為本,創新為魂。于玲玲副處長通過對臨床研究日常監督檢查的規范要求與案例分析,強調遵守研究規范是保證研究科學性、真實性與可靠性的重要基石。
在討論環節,北京醫院臨床檢驗中心、臨床生物樣本管理中心、老年醫學研究所及檢驗科等多位資深科研人員圍繞科研生物安全管理體系落地、科研和臨床檢驗實驗室的差異、未來面對的風險、何種研究需要進行人類遺傳資源備案等問題與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加強和鞏固了此次大會的學習培訓成效。
會后,參會人員通過線上平臺參與科技安全生產知識競賽,題目涵蓋實驗室管理、人類遺傳資源保護、科研誠信等模塊。答題現場氣氛熱烈,再一次加深了科研人員在科研工作中容易忽略問題的印象。
本次大會,通過“政策解讀”“案例警示”“互動答疑”“實戰考核”的全方位、多層次學習演練,實現了全院人員安全素養與風險防控能力的有效提升。展望未來,北京醫院將持續加固科技安全生產的“防火墻”,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和醫學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撰稿:科研處 侯文靜 王蕾
攝影:宣傳處 張靚
審校:科研處 張鵬俊
宣傳處 孔競 馮世領
主編:孔競 監制:杜元太
編輯制作:宣傳處 賀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