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的調整,興業銀行終于扭轉“雙降”態勢,步入“回暖”通道。
財報顯示,2024年,興業銀行總資產10.51萬億元,較上年攀升3.44%;營收2122.26億元,同比增長0.66%;歸母凈利潤772.05億元,同比微增0.12%。
而在2023年,興業銀行營收下滑5.19%,歸母凈利潤驟降15.97%。
對比之下,2024年的興業銀行確實進步了,亦如董事長呂家進在年報致辭中說的:一份難得的答卷。
但抽絲剝繭分析,展露“中興之治”跡象的興業銀行仍有不少待解難題。
01一塊一毛過“緊日子”
面對愈發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以及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不斷探底,政策強調支持實體經濟、減費讓利等不利因素,興業銀行的感觸很深刻。
董事長呂家進在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直言:“興業銀行要繼續過好緊日子,繼續嚴控一般性、日常性開支,穩住成本收入比。現在商業銀行的錢是一塊一塊地掙,日常工作中也要一毛一毛地省。”
實踐中,主要體現為降本增效和靈活調度的“兩手抓”。
一方面,2024年,興業銀行憑借擴大集中采購范圍、統籌分支機構運營費用等舉措,驅動業務及管理費同比下降 0.65%,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 0.47 個百分點。
細分業務及管理費,該行職工總薪酬380.48億元,較上年380.65億元減少0.17萬元;員工平均年薪55.37萬元,較上年減少1.88萬元,降幅3.2%。
相比較而言,高管層首先“勒緊褲腰帶”,發揮了更大的模仿帶頭作用。報告期內,興業銀行董事、監事及高管總薪酬為1632.66萬元,較2023年的1941.98萬元減少309.32萬元,降幅高達15.9%。
其中,董事長呂家進的稅前報酬/津貼總額為161.40萬元,較2023年的168.31萬元減少了6.91萬元;副董事長、行長陳信健也縮水了6.52萬元。
監事、首席風險官賴富榮和董事會秘書華兵對自己“動刀”較狠,2023年,二者的薪酬分別為367.46萬元、300.79萬元,2024年則一鋸“腳踝斬”到157.86萬元、100.79萬元。
▲數據來源:興業銀行財報
另一方面,實時,合理地運用撥備工具,有效支撐創利能力。
2024年,興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237.78%,較2023年縮小7.43個百分點。中泰證券的研報指出,興業銀行2024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雙升”,主要系撥備貢獻提升。
柒財經注意到,2024年前三季度,興業銀行的歸母凈利潤增速為-3.02%,Q4單季凈利息收入環比下降0.48%,凈非息收入同比下降0.05%,關鍵創收指標疲態盡顯。
好在,通過“克勤克儉”的營務和撥備的暗中發力,興業銀行總算是穩住了向上的局面。
不過 ,凡事都有利弊。釋放撥備,本質是企業在自我造血不足的情況下,選擇以倉庫“余糧”補充,這不僅意味著興業銀行的資金“安全墊”變薄,風險緩沖帶變小,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透支未來盈余。
02何時拉齊零售短板?
就具體業務條線而言,興業銀行零售“瘸腿”現象較為突出。董事長呂家進亦不諱言,“我們的短板是零售。”
事實上,天眼查顯示,成立于1988年的興業銀行發力零售良久。早在2000年,該行就提出“以零售為核心、跨市場經營”的發展戰略。
2001年,興業銀行還在自己的福建大本營開辟了一塊“零售試驗田”。2008年,興業銀行廈門分行啟動零售事業部制專業化改革,在支行建立了雙線運營管理體系。
所謂“零售事業部制”,是指在廈門分行內部對具有獨立零售產品市場、獨立責任和利益的零售部門實行分權管理的一種組織形式。
但在歷時二十多年的用功和折騰后,興業銀行的零售轉型仍在路上,距離雙輪驅動、業務均衡等KPI仍有不小的缺口。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興業銀行的公司貸款余額3.44萬億元,同比提升2.05 個百分點,占比從2023年的57.9%擴大到60.0%;個人貸款余額1.99 萬億元,同比下降1.48個百分點,占比也從2023年的36.2%縮小到34.7%。
▲圖源:興業銀行財報
把時間定格在2020年,彼時,興業銀行個人貸款余額就已經達到1.71萬億元,占比43.23%,對公貸款余額2.04萬億元,占比50.22%,二者已非常接近。
▲圖源:興業銀行財報
但隨后幾年,面對越來越強勢的對公業務,興業銀行的零售業務整體呈停滯,甚至后退狀態。2020年-2024年,興業銀行個人貸款余額復合增速僅為3.82%,同期,公司貸款余額復合增速達到13.92%。
站位該角度,興業銀行的成長仍高度依賴傳統的第一曲線。
參考招商銀行,截至2024年末,其零售貸款余額為3.58萬億元,占比約為52.0%;零售金融業務稅前利潤為906.44億元,占集團稅前利潤的50.74%。
業務結構的差異反饋到資本市場,招商銀行的估值長期高于興業銀行。截至4月23日收盤,招商銀行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為7.16、1.02,興業銀行則分別為5.65、0.57。
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行長陳信健表示,金融市場業務是興業銀行的長板、企金業務是底板,零售業務目前還是短板,所以興業銀行要“鍛長板、固底板、補短板”。
何時能拉齊零售業務的短板?在低利率、低息差,存量博弈加劇的新周期,興業銀行時不待我。
03水面之下的“暗礁”
越是在貝塔緩步慢行,含蓄內斂的“微利”階段,越是考驗賽道內成員的“地基”——資產質量。
截至2024年末,興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614.7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29.86 億元;不良貸款率1.07%,與上年末持平。
放寬視線看,最近十年,興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高點的1.65%降至相對低點的1.07%,資產質量長線趨好。
不過,瑜不掩瑕,就最新一期的“成績單”來說,興業銀行隱藏在水面之下的“暗礁”亦不容忽視。
財報顯示,于報告期末,興業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981.0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36.57億元,增幅16.17%;關注類貸款占比1.71%,較上年末擴大0.16個百分點。
▲圖源:興業銀行財報
對此,興業銀行在年報中解釋,受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等因素影響,部分高負債房地產客戶及零售客戶進一步釋放風險,導致關注率指標有小幅波動。
柒財經注意到,截至2024年末,興業銀行投向房地產業的貸款余額為4740.75億元,按規模計,排在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個人貸款后面,位列第四。
同期,房地產業不良貸款余額73.04億元,較2023年的36.91億元接近翻倍,僅次于個人貸款、批發和零售業;不良貸款率1.54%,較2023年提升0.7個百分點,均呈現出加速的惡化的情勢。
▲圖源:興業銀行財報
值得一提的是,興業銀行2022年房地產業的不良貸款率1.3%,2023年降到0.84%,然后2024年又升高到1.54%,在一如既往萎靡的行情中,如此跳脫反復,是有什么內情嗎?
再說回到關注類貸款。作為判斷信貸健康度的重要先行標尺,通常來講,關注類貸款與不良貸款率的變化正相關,即關注類貸款的膨脹,往往會推升不良貸款率,且這一聯動效應在下行周期更加明顯。
換句話說,因為關注類貸款是最有可能轉化為不良貸款的,興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存在上揚的潛在危機和預期,后續資產質量或承壓。
此外,次級類貸款體量的壯大,似乎也是一顆“定時炸彈”。
截至2024年末,興業銀行次級類貸款余額273.4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2.32億元,增幅18.12%;次級類貸款占比0.48%,較上年末擴大0.06個百分點。
零售業務苦耕二十載成效甚微,房地產不良率如潮汐漲落,關注類貸款悄然擴容……面向未來,36歲的興業銀行難言樂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