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菜場買魚就是稱重、宰殺、裝袋的標準流程?武漢一位市民的遭遇卻打破了這份日常的平靜。視頻里,顧客輕聲說“魚不用殺,我拿回家養”,攤主突然抄起秤砣砸向案板,金屬撞擊聲嚇得周圍人后退三步——這戲劇性的一幕,讓買菜這件小事變成了關乎尊嚴的社會議題。
當“不殺魚”成了導火索
事發武漢某生鮮市場,顧客本想讓一條魚“活著回家”,卻意外點燃商販情緒。有攤販私下透露,菜場賣魚利潤本就微薄,若顧客都要求不宰殺,商販既無法靠宰殺服務賺取附加費,還要承擔活魚運輸損耗,“相當于白忙活”。可消費者也委屈:“我花錢買的魚,憑啥不能決定它的死活?”
秤砣砸出了什么
網友為此吵得不可開交。有人痛斥商販“戾氣太重”,認為服務業就該尊重客戶選擇;也有人替攤主叫屈:“菜場魚檔月租過萬,殺魚去鱗是行規,突然改流程等于打亂生計。”更有人調侃:“建議推出‘宰殺險’,和氣生財。”
被忽視的“溫柔交易”
這場沖突背后,藏著市井江湖的運行法則。干了二十年的水產批發老周告訴我,菜場賣魚講究“三刀錢”——幫你殺魚去內臟,每斤加收1元已是行業默契。“突然來個不按套路出牌的客人,就像面館遇到自帶碗還要求分裝澆頭的顧客,擱誰都懵。”但老周也承認,年輕一代的“寵物式養魚”需求確實在增長。
夜幕降臨,菜場的魚池依舊泛著粼粼波光。或許下次我們遞出鈔票時,除了計較價格,也該多說一句“麻煩您了”。畢竟秤砣砸碎的不只是生意,還有那份本該溫熱的市井人情。你說呢?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