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土特產”文章,發展林下經濟,促進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增效、聯農帶農,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我國森林蓄積量已超過200億立方米,林草產業總產值達到10.17萬億元。其中,經濟林種植面積達4666.7萬公頃,年產值超過2萬億元;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達4000萬公頃,年產值約1萬億元;森林食物產量超過2億噸,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農產品。
林下經濟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在林冠下或林地周邊開展的復合型經營活動,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其核心在于形成林地生態共生系統,通過科學規劃,發展多種產業,提高林地綜合效益,實現生態保護與增收致富雙贏。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重目標下,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已成為我國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徑。
林下經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載體,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能夠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協同共贏。依托森林生態系統,林下經濟在不破壞林木生長的前提下,利用林下空間開展種植、養殖、采集、旅游等活動。這一模式既傳承了中國傳統農耕智慧,又契合“天人合一”的理念,符合中國式現代化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通過盤活森林資源,林下經濟既能保護環境,又能激活鄉村經濟,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在生態層面,合理發展林下經濟可以減少毀林開荒、過度砍伐等行為,激發農民保護森林資源的主動性,并通過林下種植、養殖增加生物多樣性,構建立體循環的生態系統。有的種植基地采用仿野生栽培技術,化肥使用量減少70%,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25%,形成“喬木遮陰—藥材生長—枯葉還田”的良性循環。在經濟層面,林下經濟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推出有機、無污染的農產品,并積極培育休閑旅游、研學體驗等林文旅融合模式,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有的地方探索林下蚯蚓養殖項目,在800畝山區特色干果經濟林基礎上開展養殖,僅此一項就使合作社年收入增加220萬元。
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運用系統思維激活森林的多重功能,促進產業延鏈增效。拓展農業產業鏈是提升農產品價值、增強農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著力構建“林下種植+養殖+加工+文旅”的復合業態,充分發揮林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一是突破初級農產品生產約束。林下種植和養殖的產品多為初級農產品,只有通過精深加工,將其轉化為食品或其他用品,才能大幅提升附加值。大力構建精深加工體系,通過現代加工技術將林下產品轉化為高附加值商品,推動產業鏈向食品、建材等領域延伸,不斷提升資源價值。二是創新“林業+”復合業態激活林下經濟潛能。以森林資源為載體發展生態旅游、健康養生等產業,開發自然教育、休閑度假等體驗式消費場景;培育森林康養產業體系,整合健康管理、康復療愈等功能形成復合型服務產品,創新消費場景,構建復合型產業生態系統,激活生態資源的多種價值。三是以數字化轉型提質增效。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正推動農業邁向智慧化。在林下經濟中,傳感器、邊緣計算與云端協同重構了生產要素配置效率,推動產業從傳統勞動密集型向“數據驅動、生態增值”的新型模式轉型。數字化轉型需深化智能技術應用,整合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基礎設施,構建智慧化生產管理系統,實現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精準化管控,推動傳統生產模式向數據驅動型轉型升級。
林下經濟還需要通過制度創新激活資源,創新聯農帶農機制,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作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的新生事物,林下經濟離不開制度創新,實現產業強農、生態惠農和增收富農的目標。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林下經濟的立體空間結構對經營主體的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多元化要求。應因地制宜探索“國企帶鎮村”“龍頭帶農戶”“合作社帶散戶”等多種模式,建立“分層適配、協同共生”的復合型生產體系。二是創新利益聯結機制。以打造“空間可分層、權屬可分割、價值可疊加”的林下經濟共同體為目標,鼓勵各參與主體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深化林地經營權、空間使用權等制度創新,探索“保底收益+二次分紅”“租金+薪金+股金”“碳匯收益返還”等方式,讓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三是優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通過技術革命重塑生態價值,以模式創新打通轉化通道,將“葉子變票子、空氣變人氣”的生態紅利轉化為農民收入,讓廣袤林地成為共同富裕的綠色銀行、城鄉融合的立體通道和鄉村振興的生態引擎。
文章來源:《學習時報》2025年4月23日第2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