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機構表示,關稅風暴疊加“原產地認定”新規,半導體國產替代迎來關鍵機遇。科創半導體國產替代和需求增長雙重邏輯驅動,處于行業景氣上行周期,科創半導體ETF(588170)值得關注:
科創半導體ETF(588170)跟蹤的指數是唯一一只科創板的半導體材料設備指數,科創賽道其余均為科創芯片、科創芯片設計。
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領域是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率最低、國產替代空間最大的關鍵一環, 充分受益于人工智能革命下的半導體需求擴張。具體來看,半導體材料設備賽道熱點眾多,科創半導體ETF(588170)跟蹤上證科創板半導體材料設備主題指數,囊括科創板中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材料細分領域的硬科技公司。
從需求端來看,需求快速增長,AI突飛猛進,在AI基建與AI終端相互強化下,半導體芯片產業有望迎第二增長曲線。德勤中國日前發布的《技術趨勢2025》中文版報告顯示,預估2024年,全球半導體芯片市場規模5760億美元,其中,AI芯片銷售額占比11%,超過57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新一代半導體AI芯片價值(規模)將超過1500億美元;到2027年,全球AI半導體芯片市場將增長至4000億美元,保守估計也將達到1100億美元。
從行業龍頭財報表現以及全球半導體銷售額來看,當前半導體行業正處景氣上行周期,有望迎來“行業周期+國產替代加速周期+AI快速發展窗口”等多重因素驅動。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目前A股已經發布一季報的半導體芯片企業有36家,有25家凈利潤實現增長,占比接近七成。據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半導體芯片成為了中國第一大出口商品,出口金額達1595億美元,半導體芯片制造廠數量也在增加。
多家機構表示,關稅風暴疊加“原產地認定”新規,半導體國產替代迎來關鍵機遇。
銀河證券認為,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不斷演變的當下,國際貿易環境復雜多變,海外大廠為避免關稅影響,布局中國業務時可能更多采用Local for local(本地化生產以供應本地需求)生產策略。這一策略的轉變意義重大,為本土制造企業帶來明確的增量需求。信達證券也表示,中美之間的關稅摩擦可能促使終端客戶轉向中國大陸代工產能,下游廠商為規避成本壓力,或逐漸將銷售至中國大陸的產品轉移到本地生產。企業逐步將核心制造環節轉移至境內后,晶圓廠產能擴張將帶動半導體設備需求,疊加美國設備進口成本上升(如加征關稅),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有望加速推進。
全球貿易格局的演變,促使半導體自主可控上升為我國產業發展的關鍵戰略,有關部門持續加碼對該領域的政策扶持。當前國產替代關鍵領域設備進行持續技術攻克,產業鏈各環節國產化率不斷提升。
中信建投認為,當前貿易環境下,抓住自主可控、出海與紅利三條主線。其中半導體設備方面,2024年美國進口占國內規模比重約10%,過去美國對華半導體制裁加大背景下,國產設備加速驗證,大部分環節已具有較好替代性,且經濟性明顯,看好國產替代加速。
愛建證券表示,半導體設備“半導體全棧國產化”,從單點替代走向體系能力,設備環節具備更強的業績支撐預期。科技板塊“自主可控”邏輯已在寒武紀(AI芯片)、芯朋微(電源管理IC)等國產芯片企業業績持續驗證,愛建證券認為,1)關稅政策推動模擬芯片國產化提速,125%稅率下TI等海外大廠價格優勢削弱,有望持續帶動國產成熟制程擴產需求;2)設備環節正從單點突破轉向系統集成能力建設。判斷2025年半導體設備行業盈利能力將持續受益于國產化進程,量增驅動設備板塊估值重塑。
海通證券認為,美國計劃收緊英偉達對中國出口H20芯片,如果英偉達受此影響完全退出中國數據中心業務,預計中國數據中心AI芯片市場將重構為華為、寒武紀、昆侖芯三家公司主導的格局。
科創半導體ETF(588170)一鍵布局科創版半導體設備龍頭股,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領域是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率最低、國產替代空間最大的關鍵一環,享受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
(本文機構觀點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