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總決賽中,上海理工大學參賽團隊表現十分亮眼,金獎數量與獲獎總數雙雙實現重大突破,在上海眾多高校中位列第3,僅次于上海交通大學與復旦大學。這一成績背后是學校對拔尖創新人才成長成才的不懈追求,以及在創新創業教育領域的深耕細作。
一直以來,上海理工大學圍繞“專業-產業-創新創業”,優化雙創資源配置,構建了包括課程體系、實踐平臺、導師隊伍、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在內的“雙創五大體系”,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在培育拔尖創新人才方面,上海理工大學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借助學士導師制度與科研項目課程,學生在本科階段就能走進不同實驗室,投身科研工作。這種早期介入科研的模式,讓學生得以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激發創新靈感。
同時,上海理工大學搭建了“院級-校級-市級-國家級”四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體系,每年會設立近1000個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超過90%的學生都能借此獲得雙創實踐機會。對心懷創新夢想的考生來說,剛進入大一,就能在導師的指導下,從眾多項目中挑選適合自己的參與,將創意轉化為實際成果,這是極具吸引力的求學體驗,也意味著學生有更多機會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未來職業發展筑牢根基。
而在創新創業資源配置上,上海理工大學圍繞“專業-產業-創新創業”的核心,進行精心布局。該校專門成立創新創業學院,負責整合校內外各類創新創業資源,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構建課內課外、校內校外聯動機制,創新創業教育得以更深入地融入人才培養全程。
據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介紹,上海理工大學把本科生雙創教育納入教師職稱晉升的基本條件,指導學生取得高水平雙創成果,還能作為申報正高級職稱的“高水平代表性成果”。這一激勵機制,促使教師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工作中,為學生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對考生和家長而言,這也表明學生在校期間能得到更專業、更用心的指導,在創新創業領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當然,創新創業成果的實現離不開科研平臺的支撐。上海理工大學將創新創業中心、公共實驗教學空間納入雙創教育“實踐平臺”,讓全體學生都能在專業實踐中鍛煉創新能力。以在大賽中獲獎的項目為例,有團隊研發的產品能夠實現環境病毒采集、檢測、消殺三位一體,15分鐘內就能精準檢測10種病原微生物,目前已在高鐵站、機場、醫院、學校等場所廣泛應用。
近五年,上海理工大學本科生累計省部級以上獲獎7500余項,獲得授權專利615項,70多項科技發明實現轉化,還催生了藍湖照明、卓道醫療等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這些科研成果又進一步豐富了雙創教育內容。
因此,對考生和家長來說,選擇上海理工大學就是選擇了一個充滿創新機遇的未來。在這里,學生不僅能接受優質的專業教育,還能在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中挖掘自身潛力,成長為適應時代需求的拔尖創新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