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的采訪過程,我不斷地被一種老式的真誠所打動,還有質樸而堅韌的力量,純粹的越野情義與信仰。
這不只是越野故事,更是一個普通人用熱愛的汗水,寫就的小半生拼搏立業史。
本期「56·越玩越野人車計劃」的故事主角是:四 川大隊?謝陸巡——很明顯這名字是個越野ID。
2015年,因為終于擁有了喜歡的夢中情車LC100,謝紅奎給自己取名謝陸巡。
而今,這臺陸巡里程已107余萬公里,未曾大修過,車況極好。此刻,它就在無人區馳騁。
謝陸巡是80后四川人,如今玩越野已22年,他不是富二代,也沒有厚家底,甚至是一個世俗意義上低起點的普通人。??
27年前,清貧輟學的鄉村少年,因著對機械的熱愛,用雙手轉動命運的齒輪。
從焊電瓶的少年到汽修學徒,從街邊小店到專業車行,從N手面包車到百萬公里陸巡……
文:燕七
講述/圖:謝陸巡??
表述需要,文章采用第一人稱
01
我出生在四川內江的一個小鄉村,從小就對機械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愛。
12歲時,我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輛車:一輛五洲牌自行車。
那原是家里賣了一對肥豬換來的車,因為我讀初中路遠,它就成了我的專屬,中午騎車回家吃飯可以節約幾塊錢。
濕熱的暑假,個子小小的我蹬著大大的二八大杠,馱著冰糕箱,走村串戶地叫賣。
冰糕是騎車去縣城進的貨,四分錢成本,一角錢賣,一個賺六分。
第一個暑假賺的錢,又全花在自行車身上了。?
它成了全校,也可能是全鎮,唯一一輛改裝過的自行車:加裝了發電機,車頭有自制大燈,車尾有剎車燈。
我時常特意在夜里騎行,飛馳在山間田野,夜風拂過,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自由。
車燈的光亮,其實很微弱,但我覺得耀眼極了。
那時,我并不知道,我這輩子注定要與機械、車輪打交道。
02
少年時,我的夢想是做一名體育老師。我學習還行,體育很好,尤其擅長長跑。
初中時,我曾代表學校參加過很多次長跑比賽,拿過不少優異的名次,甚至有一項記錄,在我畢業十多年后才被打破。
但家里條件不好,我是長子,初中畢業后,我就沒再讀書了。
鄰居知道我勤快眼里有活兒,便介紹我去內江市他親戚那里做學徒:焊汽車電瓶。
那時候,電瓶是手工做的,要正負極焊接,一格2伏,汽車用的是12伏。一塊電瓶得焊6格,然后澆瀝青封好。
我學得快,不到一個月就出師了,就開始經常送電瓶去內江宏興汽修廠。
因為對機械感興趣,我經常在廠里呆著幫忙。
又因為勤快,汽修廠的電工師傅和老板夫婦都很喜歡我。
03?
電工師傅叫洪君,大我十歲,個子不高,技術精湛。
那時的大型發電機和起重機都很笨重,我總是主動幫他一起干活。相識兩月后,他去了當時成都頂尖的通川汽修廠。
汽修廠老板叫曾光鑒,我喊他曾叔,是我亦師亦父的貴人。
當年曾叔60歲,是從鐵路部門退休的火車維修專家,因為有技術又閑不住,就再創業。
我焊電瓶沒多久,意識到這活兒輻射大但前途不大,曾叔知道后收留了我。
他待我如子,不僅教我電焊、氧焊、鋁焊、銅焊等全套焊接技術,還教會了我開車—— 第一輛練手的是五菱小貨,就在廠區空地練習。
曾叔其實不會開汽車,卻用理論指導鼓勵我大膽學,后來還教會了我開大貨車,都是在廠區練習的。
他總是帶著驕傲的跟別人介紹我,說我是他的關門弟子,勤快聰明,幾個月就快把他半生焊接手藝學去了。
后來,洪君師傅引薦我去成都發展,曾叔夫婦雖不舍但卻支持我追求更好前途。
1998年,17歲的我去了成都,正式成為了汽車電工學徒。
我和曾叔
附:離開內江27年,我每年都會去探望曾叔夫婦,他們早已是我的親人。去年冬天,曾叔離世,那是失去一位至親的痛。
沒有曾叔當年的收留教導,也許就不會有后來我的發展。曾叔為少時的我打開了一扇新門,并影響我至今。
04
在成都通川汽修廠時,修的全是進口車。我動手能力強,學得快,但文化低,有時連說明書都看不懂。
心里酸楚過,卻未氣餒過——白天沒弄懂的,晚上就加班到兩三點,反復拆裝,直到搞明白。
每周的休息日,我都會去西南書城抄書,二十多塊一本的汽修書,舍不得買,就帶著筆和本,一點點抄下來回去看。
我在通川汽修廠時,右邊是 同事
兩年后,我自認學成了。
下班后,就騎上 二手自行車,馱著市場里買的火花塞、線圈等易損配件,沿街找拋錨車練手,還會記下對方的傳呼機號,主動回訪修過的車主。
一年后,我在成都青羊區瑞聯路租下了小門面店單干:是不到20歲的小老板,更是手藝扎實的修車大工。
第一批客戶都是“掃街”攢下的,他們成了我的“活廣告”。
店里常會車多得停不下,最難忘的是樂山井研的一幫老鄉,高峰時他們有150多輛車定點來我的小店修。
修車如修心,肯吃虧才能攢人情。
后來,我買了自己的門店,在青羊區四威北路上,離瑞聯路不過幾百米。
到如今二十多年,我都在這附近做生意。這里是我在成都的根,也是信譽的根。
05
2001年,創業初期,我花4000元買了人生的第一輛四輪車——N手長安平頂面包,用于拉貨。
后來,我又發展了二手車生意,就又添置了一輛二手桑塔納(參數丨圖片)跑業務。
再后來,因為幫顧客修越野車,我也迷上了四驅越野。
2003年,我入手了一輛四缸二手帕杰羅,同年首次自駕進藏。
那時的318國道險象環生,特別是通麥天險:木排鋪就的懸崖窄路,車輪碾過嘎吱作響;會車時大車貼山、小車臨淵,雅江的咆哮令人心驚;若遇下雨天,四輪打滑,泥漿糊窗......
也許是通過爛路時的心跳加速,讓我記起少年夜騎改裝自行車的快意;也許是自己握住方向盤,在大自然中跋涉的肆意自由……????
我徹底愛上了越野。
此后12年,從四缸到六缸,我陸續有過好幾輛帕杰羅,又多次進藏,也走過了新疆、內蒙、甘肅等多地的大美山河。
那時,我還不知道,我從田野來,終將走向荒野。
但我知道,心里早已惦記上另一臺車:陸巡LC100。
早年因為LC100多為公家用車,市場上車源少、價高,作為理性愛好者,我選擇量力而行,一直未入。?????
06?
直到2015年,我終于拍下了一輛夢中情車——一臺曾服役于四川某地電業局的LC100,里程64萬公里。
朋友勸我慎重“這歲數的車,這里程表,別折騰了吧。”
但我覺得這是緣分:它出廠于2003年,恰好是我創業那年。
而且,它可是陸巡,里程表里沒有它的命數,只有它的榮耀。
彼時,我已從業15年,開過、修過不少越野車,我深知陸巡的可靠遠超里程表數字。
在我看來,LC100是一臺出廠即完美的車輛,唯一的"缺點"或許是4.7L V8發動機"僅"175千瓦的功率,但我更愿相信這是豐田為可靠性、耐久性做的妥協。
在荒野,可靠高于一切。
22歲老巡的長途油耗,4.7L V8/圖2025年
同年,我把自己的越野ID改成了謝陸巡,并將二手車業務轉向主營二手陸巡。
07
十年間,我陸巡的里程表增加了40多萬公里,早已突破百萬大關,如今已107余萬公里。
這些里程在西部荒野中積累的——它陪我走遍了國內幾乎所有的無人區、沙漠和險路。
除了常規的保養和小修外,這臺老伙計從沒出過大問題,發動機至今未大修過。
2023年5月,在它20歲生日之際,我決定送我們一份特別的紀念:單車穿越克里雅古道。
5月8號,當我抵達檢查站時,工作人員驚嘆:"第一次見單人單車完成穿越的",甚至通知了電視臺來采訪我。
我很驕傲:老伙伴可比很多新越野車更懂高原荒野。
其實我是一個求穩的人,出行的原則是:永遠走能掌控的線路,安全第一。
從未想過征服什么,量力而行的在大自然里體驗過就夠了。
之所以會單車穿越,是因為有20年的經驗+做了足夠的準備。出發前一個月,我特意去新修的G216探路適應;出發時,準備了足夠生活20天的物資和充足的油料。
我走的穿越線路全程840公里,從改則到邦達錯,翻紅土達坂、硫磺達坂,穿普魯河谷。
在紅土達坂,我遇到一支由帕杰羅、普拉多、吉姆尼組成的車隊。他們主動讓路,讓我得以一口氣登頂翻越。
在普魯河谷,水深,根本沒路,我掛了低四,中鎖后鎖全用上才得以通行。
但我順利地通過開出幾公里后,我又折返回去了。
以我的判斷,給我讓路的車隊,大概率會陷車,并且很難自救,甚至要被迫露營過夜,夜里溫度能到零下十度。??
折回遇見他們時,果然陷車了,我用絞盤把他們全部拖了出來。
他們說,沒想到我會折回來。
可我若不回來,萬一他們真陷車自救難,以后我想起來都會心里不安。
這些年,在路上,我幫忙修過不少車,救援過不少車。在西藏的大雪天,陸巡曾和我一起拖救過藏族朋友的大貨車。
在荒野中,在越野路上,互相幫助是應該的。許多越野人都是公益愛好者,我也是。
08
這些年,我作為非商業領隊,帶過很多次車隊出行,少則十余臺,多則四五十臺。
我總是擔任1號探路頭車,同時兼任維修技師和后勤、救援保障。???
當我的陸巡突破百萬公里時,四川大隊給我特別頒發了"百萬公里金牌領隊獎"——這是川大成立20余年來頒發過的唯一一個。
安全行駛1000000公里
067是我在四川大隊的編號
至今,都有粉絲因為看到我單車穿越克里亞古道的視頻,找上門請我做商業領隊,但我 始終把越野當作愛好,是和朋友一起開心耍的事,不為營利。我的主業是經營二手陸巡為主的硬派越野車和情懷老車。
有趣的是,經我手的數千臺陸巡,很多車主都成了我的朋友和隊友。
以前賣別的二手車,會需要花一些時間處理車出問題的售后;但賣二手陸巡,"售后"往往是一起去越野——這對我來說大概就是最好的生意。
09
如今,在無人區的曠野中駕著老陸巡疾馳時,我偶爾還會想起十二歲那年的夏夜——自己動手改裝的自行車燈,在鄉間土路,第一次投射出一道微弱的光。
三十年間,那道光早已化作穿越荒野熾亮的車燈,照亮了更遼闊的天地,延伸織就了橫貫荒野的軌跡,也照亮了我與機械相伴的半生。
它見證了我一個鄉村少年,如何用雙手轉動命運的齒輪,也記錄著那些在機油與塵土中閃耀的情義。
一生不長,既然來了那就活出自己的模樣,越野者行無疆!
文:燕七 講述/圖:謝陸巡
因微信公眾號功能調整
你要給「越玩越野」 加個“星標”
才能及時看到我們的推送!
點贊、在看,加雞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