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患者劉女士,因"下腹脹痛3天"由外院轉入南陽醫專一附院,外院彩超示"腹腔內巨大占位(包塊上緣達劍突下約五厘米處,下緣至盆腔),血常規示"血紅蛋白49g/L",因腹盆腔巨大包塊合并重度貧血在外院無法救治,遂急來我院婦科二病區。
患者住院后,在婦科二病區楊紅靈主任醫師的帶領下,給病人進行查體,腫瘤上界達劍突下三指.活動欠佳,因腫瘤壓迫窺器無法完整暴露宮頸,只可見部分陰道壁,結合患者既往發現子宮肌瘤5年病史。考慮腫瘤來源于子宮可能,患者嚴重貧血,面色蒼白,入院后急查輸血相關檢查項目,并積極聯系輸血科,給予輸血糾正貧血,進一步詢問病史。患者既往1次剖宮產手術史,長期貧血病史,綜合本次手術的危險程度,再次手術困難重重,積極完善相關輔助檢查,進一步證實了查體結果,巨大腫瘤包塊來源于子宮,影像學檢查結果如下所見:
患者完善檢查后,請麻醉科進行圍術期風險評估,患者腹壓較大,切除腫瘤后腹壓降低會極大影響心肺功能;既往手術病史,患者貧血時間長,術前要備足血漿及紅細胞,充分準備,本次手術風險較大,對手術醫師與麻醉醫師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均責示理解,配合手術。
術中探查可見:腹腔少量淡黃色積液,巨大腫瘤來源于子宮,位于右側闊韌帶處,是極少見的巨大闊韌帶肌瘤,上界達劍突下3指,占據整個盆腹腔,部分大網膜、腸管與子宮及盆腔粘連,宮頸形態正常。婦二科手術團隊以精湛的技術,克服種種困難,順利切除巨大子宮肌瘤,術后稱重約8公斤。
于2025年4月23日,婦科二病區在醫院MDT團隊的保駕護航下為該患者進行手術:經腹全子宮加雙側輸卵管切除術加腸粘連分離術加盆腔粘連分離術。
手術結束后,在麻醉科醫生的精心照看下,患者復蘇可,生命體征平穩轉入病房觀察。患者家屬露出欣慰的笑容,一直說著感謝的話。
小科普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常見于30-50歲婦女,肌瘤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變性,包括玻璃樣變,囊性變、紅色變性,肉瘤樣變及鈣化,若出現巨大的子宮肌瘤應警惕惡變可能,典型的臨床表現為月經量增多及經期延長,下腹包塊、白帶增多及其他壓迫癥狀等。
因肌瘤多無癥狀或很少有癥狀,導致人們忽視這個問題。建議女性朋友們每年婦科檢查防患于未然。雖無法完全預防,但可降低風險:如定期婦科體檢(尤其B超); 控制體重,均衡飲食; 避免濫用雌激素類保健品;保持情緒穩定,減少壓力。
針對子宮肌瘤如何治療? 根據年齡、癥狀、生育需求等制定方案:
1. 觀察隨訪:無癥狀的小肌瘤無需治療,定期復查即可;
2. 藥物治療:口服避孕藥、GnRH激動劑等可緩解癥狀或縮小子宮體積;
3. 手術治療:包括肌瘤剔除術(保留子宮)或子宮切除術,適用于癥狀嚴重、藥物無效或懷疑惡變者;
4. 無創/微創治療:如聚焦超聲消融、介入栓塞術等。
發現子宮肌瘤不必過度焦慮,多數無需干預。若出現異常癥狀,請及時就醫,由醫生評估個體化方案。早發現、科學管理是關鍵!
本期供稿:婦科二病區
本期編輯:鄭 娟
本期校對:嚴曉璐 魏元恒
本期審核:嚴曉璐
往期· 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