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檐角銅鈴在暮色中搖晃,驚醒了沉睡的天梁星。這顆被稱作"蔭星"的紫微主宿,正將清輝灑向青石板上的菜葉殘滴,恍若孔子執卷時的目光,穿越兩千五百年風霜,落在阿嬤布滿裂痕的指甲上。
那年曲阜的槐花正落,二十歲的仲由在集市與人爭執。年輕氣盛的孔子聞訊趕來,卻見自家院落騰起濃煙——怒火中燒的少年竟將鄰人茅屋付之一炬。火光映著孔子蒼白的臉,他望著斷壁殘垣間蜷縮的嬰孩,忽然懂得:當烈焰吞噬他人屋檐時,必先灼穿自己的仁心。從此"己所不欲"四個字,便如天梁星的光暈,在他胸腔里烙下永恒的印記。
天梁星在紫微垣中轉動,看慣了人間煙火。它見過孟軻踏著齊魯的霜露奔走,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絮語灑向諸侯;見過杜甫在浣花溪畔拾起漂母的飯甑,把"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悲鳴寫入詩行;見過阿嬤將蔫黃的菜葉歸作一堆,如同收攏世間所有零落的嘆息。真正的慈悲從不是悲憫的潮水漫過所有傷痕,而是站在干涸的河床,懂得每道裂痕里都藏著月光。
巷口的黃狗瘸著腿走過第七個春天時,阿嬤的竹匾里已積滿擇剩的菜幫。她說天梁星落命宮的人最忌以己度人,就像王伯的黃狗蜷縮在屋檐下,孩童的石子與成人的呵斥同樣鋒利;就像林婆婆獨守空院時,我們送去的熱湯要比憐憫更暖三分。天梁星教會我們,把自己活成一塊柔軟的盾牌,既不刺傷別人,亦不被世俗的棱角所傷。
七月流火,黃狗終于老死在巷口。阿嬤帶著我埋它時,天梁星正懸在柳樹梢頭。她說天梁最知人間疾苦,所以總在夜深時悄悄挪動位置,替世人擋住些鋒利的星辰碎片。我望著她佝僂的背影,忽然懂得真正的悲憫,是把自己活成他人生命里的月光,既照亮前路,又不灼傷歸途。
如今,阿嬤的墳頭也長滿了忍冬花,每逢雨夜,仿佛還能聽見銅鈴在風中細語。天梁星依然在紫微垣里閃爍,它看見白衣天使在手術臺前徹夜不眠,看見支教老師把知識的星光撒向大山,看見每個在地鐵上為孕婦讓座的普通人。天梁在云端微笑,因為人類終于學會:當我們將心比心時,整個宇宙都會成為推己及人的鏡像。
星河長明,人間的燈火從未熄滅。那些在己所不欲處及時收手的溫柔,在勿施于人時悄然綻放的善意,終將匯聚成銀河,讓天梁星的光輝不再孤單。
文/星辰山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