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看到參展的相關信息的時候,我還尋思怎么卡門剛發布沒多久就出Pro版了,定睛一看原來是卡農Pro,不過作為售價只有1/2的產品,卡農Pro外觀工藝不僅和卡門相近,我甚至還覺得更好看一點......
這里得給我在展會上的聲音描述做一個糾正,卡農Pro的人聲音色其實和卡門的那種甜潤妖嬈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回想起來應該是墨菊GT2的鍋,把聲音推的稍亮了一點,而且在這里我也建議買卡農Pro的用戶直接選擇一些低端入門的產品來搭配、而且哪怕是數碼味兒一些的也沒問題,它非常好的結像凝實度、人聲醇厚度、寬松的聲底,在各種前端的驅動下都是非常蓬松溫潤的表現,但如果是大功率國磚+高增益的一些設備,它的聲音會聽起來有些直愣干澀、出現近似過推的那種失真感。對于想要買一個流行塞的用戶來說,研音在2K檔位給到一圈六鐵的配置無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對于手持入門前端的用戶來說相當友好,但Anyway,流行人聲的調教也分很多類別,具體卡農Pro好聽的點戳不戳你的喜好,還是繼續看聲音描述的部分。
開箱環節就簡單帶過一下,包裝設計沒什么特殊的,主要配件就是圓形拉鏈皮盒+用料相當扎實的原線+耳塞套若干,除了一圈六鐵的配置意外,卡農Pro還搭載了大家熟悉的ON/KE調音開關,這個調音開關供應商其實在行業內非常多見,他們的出現也算是解決了過去各種撥桿式的調音開關壽命短的問題,可以說非常耐用,缺陷就是不太方便徒手調節,出門在外實在找不到工具的話可以找個牙簽捅一捅。而研音對于調音開關的描述則是相當的實在,表示主要就是通過更改阻值的方式來影響低頻的量感、從而影響全局的調音。其實這個事兒對很多燒友來說可能存在知識盲區,研音也是幫忙做了一個科普,那就是調音屬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動作、而且人耳也有掩蔽效應,低頻多了高頻自然就弱了,這種此消彼長的調音方式也是為什么很多燒友總覺得某些產品“低頻再少一點點就好了”、“高頻再暗一點點就好了”之類的,很多時候不是他們不想調,是可能一些微調會毀了整體的聲音。著名的音特美小4的ER4B/P/S的區別其實就是阻抗,所以曾經有民間diy大神把阻抗調節做在分線器里,完成“三合一”的產品。扯遠了,繼續說回卡農Pro。
在配置細節上,研音主要強調了卡農Pro搭載的動圈單元是液態硅膠懸邊搭配LCP球頂振膜動圈,而在素質層面這顆單元的表現也相當亮眼,我個人猜測低頻濾波的滾降點比較早導致能量感很集中,所以低頻的密度部分非常之高,聽感是那種非常結實有力的類型。
至于為什么我說卡農Pro并沒有很“Pro”,是因為我覺得它把所有的技能都點在了聽感上,而且和前代的那種模擬味風格有所繼承,尤其是對于搭載了六顆動鐵單元的它來說,整體的密度并不算高、信息量的表達也比較的“肉”,或者說叫做“解析感”不強,聲音極為的醇厚寬松、細節的表達頗有層次,并沒有像部分國產友商那樣恨不得把結像邊緣做的像刀鋒版銳利、密度做到像一堵墻一樣,甚至我都覺得要不因為是它澎湃的低頻還挺抓耳的,整體的能量感表達聽起來會有點“無聊”,這個聲音其實在線下的試聽環節可能不是很占便宜,容易被誤以為細節糊。
先說素質上的優點,這個被研音單獨拿出來說道的低頻單元確實有點東西,極低頻細節是充沛的、而且還不臟,你們想要的下潛、彈性、氛圍應有盡有,而往細了說,它的低頻解析力和透明度也是絲毫沒問題的,并且在低頻結像的位置上做的很有剝離感、與中高頻及人聲的部分分的很開,這也導致卡農Pro能夠把聲場的上下距離感撐得很開,在這樣氛圍充沛的低頻中還保持了良好的瞬態。你們知不知道卡農Pro的“卡農”這個同名曲子還有搖滾電吉他版?記得一定要去試一試,不抖腿過來找我。
中高頻的部分比較適合放一起來說,整體如果單純從音色來說的話是中性的、但從厚度來說明顯是有些發暖的路子,這也導致它即便是用一個比較中性乃至監聽風格的前端驅動時也是非常蓬松舒展的路數,不會有什么銳度和明顯的線條感,而這種本身底子有很好厚度支撐的耳塞里,以往我可能更多的是去推薦比較偏素質流的前端,但在卡農Pro身上,我反而是覺得那種本身也偏暖的前端更能發揮出它細節表達的優勢來,因為前文提過它的解析力處理非常有層次、肉而不糊,不論是器樂的泛音還是人聲的氣息表達都給人一種充沛而不灌耳的感覺,結合它在密度的部分處理的較為輕盈,所以卡農Pro整體的中高頻聽著完全沒有什么負擔,不僅溫潤耐聽、且細節和空氣感并重,如果搭配本身稍暖一些的前端,妥妥的那種老派模擬味兒人聲塞的路子,尤其是那種喉音部分帶有一點點黏糊糊的質感,不論是和老版的卡農、還是我之前聽過的阿拉丁相比,都算是一種頗有研音家族傳承的人聲韻味。
至于調音開關的問題,我其實并不打算展開來去說,如果你能夠理解低頻變化帶來的能量分布此消彼長的問題,那應該就能夠知道如何去調節這個開關、以及按照自己口味去調節聲音的味道。比如,你如果希望把它的中高頻變得亮麗一點、人聲的尾韻也再稍稍提亮,往月光系列或者卡門的那個路數去邁一步的話,可以選擇“高頻模式”,不過即便是高頻模式,卡農Pro的低頻量感依然不少,只是會削弱一些低頻的擴散感、收的更快,但從個人角度而言,我覺得低頻模式才是它的精髓,能夠進一步加強整個中下盤的那種氛圍度與人聲的氣息強度,但會損失聽一些亞洲系女聲的清麗感,但如果去選到合適的港臺老歌、爵士之類的抒情人聲,那比原版模式要明顯的毒的多了,尤其是當你的前端本身偏數碼味的時候。此外,卡農Pro有著非常不錯的聲場表現,但因為整體的結像形體感偏厚一些,所以聽著是那種填充的比較滿的路數、不會在聽覺上給你什么開闊感,但仔細推敲下來的話實際規模相當好,尤其是它優秀的的低頻帶來的那種縱向延展度。
如果我說我在一個DIY起家的牌子上聽到了一些高級感你會信嗎?這個和“Pro”并不沖突,因為卡農Pro真的沒有什么監聽塞的路數、也不算是一個比前代更為強調素質的產物,本質上還是一個奔著流行人聲好聽的方向去做的,而且在低頻的處理、人聲聲線的適應面上做的相當獨到,不是卡門的那種一耳朵毒、但實際上比卡門和月光系列的適應面要更廣,作為一個售價比這些都要更低的型號,這是研音對市場的誠意,也是我覺得值得入門級用戶往上進階的一個方向。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