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車展,如果你有機會可以近距離觀察奧迪E5 Sportback,我強烈建議你將目光在前后車燈、AUDI標志上多停留一段時間。我很難用語言精確地描述那種感覺,但那一刻,你會強烈地感覺到一家百年車企,在創作一件作品時,所傾注的心血和認真的態度。
光線從如水晶般的“AUDI”字母間透出,與環繞車頭、車尾一周的,由超過千組三角形發光單元所構成的環形燈面呼應。其所呈現出來的,如概念車般的精致感與未來感,無聲地解釋了什么才是豪華。而即便只從工程角度來看,其PQ(Perceptual Quality-感知質量)也延續了奧迪一貫的頂尖水平。
從2024年11月AUDI品牌發布,到剛剛首款量產車亮相的這段時間,奧迪·上汽合作項目CEO宋斐明(Fermín Soneira)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向外界解釋,AUDI與奧迪之間的創新與傳承。
但當奧迪E5 Sportback呈現于公眾面前時,它在無聲中讓許多疑問迎刃而解,也為奧迪在中國的未來展開了更加具象的機會。
奧迪實力:“最像概念車的量產車”
和我們傳統印象里大多數新車都會經歷從概念車到量產車的顏值落差不同,奧迪E5 Sportback駛上展臺的時候,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是,它居然和AUDI E概念車幾乎一模一樣。
現在想想,其實奧迪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埋藏彩蛋了,當初首款以城市為名的概念車Audi concept Shanghai,同樣與最終量產的奧迪Q5 e-tron如出一轍。而奧迪E5 Sportback從設計到命名的答案,其實也早就藏在了AUDI E里面。
不得不感慨,工程師的浪漫,往往既直白又精妙。
而當宋斐明在車展上聽到大家評價“最像概念車的量產車”時,他很開心地說:“這正是我們在概念車階段就作出的明確決策,我們希望量產車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概念車的設計精髓,現在看到實車如此接近概念車,也印證了我們決策的正確性。”
事實上,相比于概念車可以不受成本、結構、材質的限制而給了產品團隊更多發揮空間,量產車復雜的約束條件,的確會讓很多設計無法完美呈現。但奧迪做到了,這背后不僅是奧迪強大的工程能力,還有奧迪與上汽團隊對于產品的一致目標和彼此成就的開放、合作精神。
比如燈光,這往往是量產車與概念車區別最大的部分之一,而在奧迪E5 Sportback上,設計師將功能性與美學完美融合,燈光開啟后形成矩陣式的璀璨效果,關閉時則可以完美隱藏于車身之中,激光鐳射的工藝則完美還原了概念車上的環形燈面。
再比如內飾,設計師通過100多種木材的篩選,讓量產車繼承了概念車簡約、溫馨、豪華的內飾設計,同時通過實木和燈光的配合,讓自然材質與智能燈光彼此呼應,最大程度保留了概念車的設計精髓。
而作為“燈廠”,能夠將燈光這一設計元素從概念車保留至量產車,不僅是奧迪強大的工程實力體驗,也是奧迪在這個智能化時代,對于燈光設計進化的創新思考。
如果說在設計層面,奧迪E5 Sportback是“還原”,那么在性能層面,量產車甚至實現了超越,零百加速提升0.2秒達到3.4秒,CLTC工況下最大續航里程超過770公里,10分鐘可充電補能370公里續航,這也體現了奧迪工程團隊的技術能力與中德協同效應。
AUDI,依然奧迪
在AUDI展臺,奧迪E5 Sportback旁邊,擺放了一臺奧迪quattro,而它的車尾左上角寫著“Audi”。
如果說過去半年時間,當聊到AUDI與奧迪之間的關系時,我們更多還只能從文字、視覺設計以及品牌故事上構建,那么當奧迪E5 Sportback呈現于眼前時,一切都變得更加具象和客觀存在。
在奧迪E5 Sportback上,我們能找到很多跨越半個世紀,傳承自奧迪quattro的設計元素,比如向外突出的前后輪拱、由黑色裝飾圍起的前后燈組、寬大而傾斜的C柱……都在以一種新的方式“重生”。
而車型命名本身,同樣證明了奧迪E5 Sportback在奧迪家族產品譜系中的“正統”。
宋斐明和我們解釋了這其中的理念,“Sportback”本身是奧迪產品命名后綴中極具代表性的存在,多用于個性化、運動化的轎跑車型;而“5”在奧迪車型矩陣中,代表了中型車定位;“E”則延續了奧迪一貫的命名邏輯,如同A代表轎車、Q代表SUV、R代表跑車一樣,E明確指向了純電驅動,同時也開創性地確立了全新純電產品線的清晰標識。
宋斐明說:“這個名字背后承載著‘美美與共’的理念,也體現了我們在品牌傳承與創新上的平衡。
其實這也是奧迪在創立AUDI品牌之初,就思考和堅持的。
在談到“四環奧迪”與AUDI之間的差異,以及對于消費者認知與決策的影響時,宋斐明說:“我們并不是希望消費者從‘奧迪四環’品牌遷移到‘奧迪字母標’品牌,我們希望原來‘奧迪四環’的客戶依然能夠選擇‘奧迪四環’,而新品牌可以吸引到新的消費者,目標客戶群體是不同的。”
所以說,AUDI誕生的邏輯并非對立,而是通過全新的設計語言和數字生態,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選擇。
一方面,由“audi”這四個字母組成的品牌名稱本就存在,而非憑空誕生,沿用這四個字母也意味著奧迪沒有放棄豪華駕乘體驗、性能、安全與技術這些立身之本。另一方面,全新產品若沿用相同的標識與產品命名規則,反而容易造成用戶認知的混淆,因此在保留“奧迪”的同時,采用全新的視覺表達。
人們總是習慣于所習慣的東西,就像1988年奧迪進入中國市場時,同樣很多人并不理解這個決策,但如今奧迪在中國所取得的成績,證明了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成為先鋒往往需要勇氣,也需要時間。”宋斐明補充道。
下一步,如何賣車?
如果說AUDI品牌的目標用戶是“科技先鋒”,他們熱愛創新技術、重視設計語言和智能互聯體驗、對駕乘感受有著較高期待,那么奧迪E5 Sportback希望賣給的,就是這個正在快速成長、極具活力的細分市場用戶。
而接下來,奧迪·上汽合作項目的工作,也逐漸要從工程開發轉向市場層面。宋斐明表示,接下來將聚焦產品傳播、渠道協同和用戶溝通三方面工作,會從“品牌故事”逐步轉向“產品價值”本身。
盡管距離奧迪E5 Sportback的價格公布還有一段時間,但目前可以明確的,是AUDI品牌會擁有獨立的定價策略,同時定位依然是高端市場。
宋斐明認為中德團隊的合作依然是下一步工作的關鍵,比如德國團隊擅長精細規劃,有明確的時間節點——從去年11月7日品牌亮相,到今年夏季末正式上市,流程的銜接緊湊而精準。中國團隊則更擅長靈活落地、貼近消費者,接下來本地團隊也將主導中國市場的溝通策略,用中國消費者熟悉的方式講述好一個新品牌。
“全球標準、在地策略。”他用這8個字概括接下來的工作精神。
如果說產品的價格、渠道、營銷策略是稍遠期的具體工作,那么在此之前,我們可以看到的是AUDI品牌參與市場競爭的基礎邏輯,這背后是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以及跨國品牌對于如何回到優勢地位的思考與應對。
宋斐明認為,市場競爭態勢的改變有著復雜的因素,但關鍵原因有兩個:首先,是中國市場過去3-5年間的快速變化,超過了全球絕大多數地區;其次,是由此帶來的全球市場之間消費者需求的加速分化。
這改變了過去十余年,包括奧迪在內的跨國品牌的成功路徑——加長軸距,以滿足中國用戶的需求。如今,中國消費者對于車輛的期待已經不只是更長的軸距,而是覆蓋從設計到智能交互的全面提升,本地化標準成為更高、更深層次的標準。
而AUDI品牌和E5 Sportback就是奧迪對于這種變化的系統性回應,它改變了過去簡單的產品引入,而是從頭開始,從中國出發。
至于奧迪E5 Sportback接下來能夠在市場中具備怎樣的競爭力表現?宋斐明很明確地向我們表示,最終的市場策略會確保它是一款可以兼顧品牌使命與市場表現的成功產品。
“我常說,如果一個市場沒有挑戰,就沒有成長。而中國,正是全球最具挑戰、也最具潛力的市場。我們樂于投身這個最激烈的市場。”宋斐明說道。
經歷百年,奧迪的發展歷程也并非永遠在巔峰,但正是因為奧迪可以始終保持自我進化、快速響應變化,才能持續前行。
大公司視點
“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這是奧迪品牌的核心精神,無論是AUDI還是“四環”。
AUDI品牌的誕生以及奧迪E5 Sportback本身,其實都是在這個時代,奧迪對于品牌精神的實踐。同時,奧迪與上汽兩個文化背景不同、語言不同的團隊可以迅速融合、彼此成就,也同樣證明了奧迪對于在中國市場參與變革、持續深耕的信心和勇氣。
面對中國市場正在發生的變化,宋斐明說:“我們始終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產品上的不妥協是奧迪對每一位用戶的承諾。”
看似云淡風輕的背后,是奧迪對于中國的熱愛、理解,以及與中國伙伴攜手的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