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經濟網肇慶報道,在粵港澳大灣區西岸,肇慶市以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5%的成績單,交出了近三年來最亮眼的開局答卷。這座歷史名城不僅以高出全國、全省平均增速的姿態強勢突圍,更通過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的系統布局,展現出制造業作為"定盤星"的戰略支撐力。
統計數據顯示,肇慶工業主引擎轟鳴強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5.6%,較全省平均增速高出1.7個百分點;"兩新一電"產業(新能源、新型儲能、電子信息)保持7%-30%的強勁增長,第二產業稅收同比躍升15.9%。亮眼數據背后,是肇慶堅持"制造業當家"的十年磨劍——從"主導+特色"產業鏈的延鏈強鏈工程,到"筑巢引鳳"打造的7個千億級產業園區,從市領導掛帥的百億項目攻堅,到"企業服務專員"制度覆蓋3000余家重點企業,系統性改革正轉化為發展勢能。
在產業結構深度調整中,肇慶呈現出"新樹發新芽"的蓬勃態勢。去年至今新入庫的135家工業企業,在一季度貢獻了133.1%的累計增加值增速;制造業招商項目同比增長超8%,智能機器人、泛半導體等17個高端裝備項目接連落地。小鵬汽車帶動50家本地配套企業智能化轉型,與肇慶學院共建的智能駕駛實驗室投入運行;總投資120億元的瑞慶時代、炎龍儲能等重大項目,正在構建全球領先的儲能產業集群。這種"鏈主引領、集群共進"的生態,使得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電子信息三大產業形成乘數效應,一季度外貿進出口逆勢增長17.8%,對東盟貿易增幅突破40%。
從鼎湖、肇慶新區12.2%的規上工業增速,到西北板塊德慶縣5.8%的GDP增長,全域發展的熱力圖印證著產業布局的科學性。肇慶高新區住宿業22%的穩健增長,折射出第二產業對服務業的強勁拉動;大型產業集聚區在完成去年"四個100億"目標基礎上,今年首季制造業落地規模再創新高。這種產城融合的良性互動,讓"制造業當家"的根系深扎沃土。
面對復雜經濟環境,肇慶政企銀三方正共譜"發展協奏曲"。在4月24日的市委財經委會議上,"幫企業跑市場"被提升為經濟工作的新重點。從搭建"肇貨行天下"產銷對接平臺,到組織儲能企業赴東南亞拓市場,政府服務正從要素保障向價值創造躍升。
站在首季"開門紅"的新起點,肇慶正以"五年植木,十年成林"的戰略定力,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版圖中刻下鮮明坐標。
當新型工業化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當產業梯度轉移與內生增長同頻共振,這座千年古城正以制造業的硬核實力,書寫著新時代的灣區故事。
編輯:張鵬
來源:大灣區經濟網肇慶分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