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品牌工廠
文:王婷
2025年,除了關稅帶來的壓力,美國還頻頻傳出電商大賣家產品召回的消息。這并非偶然的市場陣痛,實則是監管鐵腕下無可回避的行業變局。
近日,某充電寶公司旗下約42.9萬個便攜式充電寶將被召回,理由是這些充電寶中的鋰離子電池在為手機充電時存在過熱問題,可能會引發火災、燒傷等潛在風險。
今年3月,深圳跨境大賣旗下的一批清潔機器人因存在灼傷使用者和引發火災的風險,被緊急召回,企業為消費者免費換貨。此次涉及產品數量高達3萬多臺,總價值超2000萬美元。
這些召回信息均公示于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網站。截至4月14日,CPSC今年公示了121項召回事件,其中53項涉及的產品是僅在線上銷售的,占比超過40%,較歷年同期呈現顯著攀升態勢。
在美國,CPSC對數千種日常商品行使監管職權,而產品召回制度正是其核心監管利劍。在2025財年運營計劃中,CPSC把電子商務平臺指定為首要執法重點,與往年形成鮮明對比。
若企業漠視召回要求,CPSC會祭出產品安全警告等雷霆手段,足以讓企業付出慘痛代價。面對CPSC監管的強化和T86快速清關通道即將關閉,跨境電商企業該如何應對?
01
取消小額免稅,減少安全隱患?
“如果小額包裹免稅政策取消,美國人會更安全。”在3月一份報告中,CPSC專員Rich Trumka說道。
面對美國300多個入境口岸,CPSC人手不足,目前已提議雇用更多員工來處理飆升的國際貨物量,并且試圖擴大檢查范圍。
CPSC加大監管力度,根源在于2020年以來網購在美國愈發盛行。
公共利益研究組織PIRG報告中提到,如今美國消費者在網上購買了超過40%的服裝、17%的消費電子產品、14%的玩具和兒童產品。相較于線下購物,消費者網購時受到的保護要少得多,尤其是在購買進口產品時。
經PIRG研究,在2024年被召回的產品中,僅在線上銷售的有64%違反了聯邦安全標準,而在實體店銷售或是線上線下渠道兼顧的產品,有30%違反聯邦安全標準,比例低于前者
CPSC會在接到公眾關于消費品安全隱患的舉報后,在口岸抽查入境美國的貨物時,都會聯系企業。若企業無法提供必要的檢測報告和證書,CPSC會自行檢測,確認產品違規后,該機構便會要求企業采取必要糾正措施,其中可能包括召回、停止銷售或糾正生產。
不過,CPSC對電商產品的監管并非只針對中國的產品,其近期召回涉及的平臺極多,有亞馬遜、Walmart.com、Target.com、Wayfair、joybird.com等。
若企業不配合召回,CPSC便會發布產品安全警告,敦促消費者停止使用、不要轉售。
據PIRG統計,CPSC 2024年的63份警告中,其中42份涉及的產品的制造商、出口商或責任方是中國公司。今年初至4月9日,CPSC發布了14條產品安全警告,其中8條直接指向8個中國賣家。
亞馬遜禁止銷售召回或撤回的商品、被停售的商品或被認定為可能存在缺陷或不合規的商品,若賣家違反此規定,亞馬遜將暫停或永久撤銷銷售權限。Temu產品安全團隊則會根據潛在的安全事件進行調查并采取行動。
可以看出,企業不配合召回,代價也是巨大的。在前述收到產品安全警告的8個中國賣家/品牌中,只有2個還有多款產品在售,無法確認多少款產品被下架,其余的要么銷聲匿跡,要么名存實亡或只剩一款產品在售。
因此,有的賣家在收到產品安全警告后又同意召回。2024年,深圳賣家的電池充電器被CPSC發布安全警告,警告發出去五個月后,即去年年底,該賣家又同意召回并退款,其將至少損失數百萬美元。
02
處理方式不僅有退款、換貨
“沒有高利潤,哪里召回得起。”談起近期跨境電商行業的召回“噩耗”,一業內人士無奈道。
3月,國內跨境電商企業旗下約28590個抽屜梳妝臺被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召回,產品單價80美元,總價值228.7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75萬元。商家為消費者提供全額退款,這意味著這款產品一年多的銷售全部付諸東流。
Leo的公司為跨境電商賣家制造電動滑板車,他告訴品牌工廠,召回對于企業而言,人力、時間、精力等方面的成本都比較大,還會影響品牌聲譽、打擊客戶信心。
截至目前,CPSC今年公布的百余條召回事件中,有接近30條直接指向中國賣家,其中有5個賣家被召回產品的價值超過人民幣100萬元。
除了處理已售出產品的召回事宜,庫存同型號產品,企業也無法在銷售。據CPSC網站信息,在美國,銷售任何召回的產品都是違法的。召回產品的處理或銷毀過程受CPSC監督,商家需要采取一切措施,確保召回產品在整個分銷鏈中得到隔離并與其他產品隔離。
亞馬遜也明文規定,禁止在商城銷售任何被制造商、品牌方或監管機構召回的商品。一旦召回公告發布,平臺會禁止顯示受召回影響的所有商品信息,并要求商家移除召回商品的所有庫存。
今年CPSC公示召回事件中,大部分中國商家的處理方式都是退貨、換貨。實際上,有其他大幅降低召回成本的處理方式。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曹永明、蔡夢菲曾撰寫《中國企業產品制造商應對美國產品召回的實務問題研究》一文,其中提到,美國召回程序配備發放替換零件、發放補充零件、發布消除安全隱患、回收產品等多種具體的召回措施。
這篇文章建議,如果產品召回已不可避免,應與CPSC溝通盡量采取成本最低、損失最小的召回方式,避免由美國經銷商掌控一切,不計成本,任意采取召回措施。但很多中國企業沒有認識到召回方式的重要性。
正面案例也有,比如九號公司旗下的Segway。也是今年,Segway在CPSC宣布召回22萬臺電動滑板車,其處理方式是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維修套件,并制作視頻,教授消除隱患的方法。若Segway以退款方式處理退款,其損失將接近10億人民幣。
03
“敵人永遠是自己”
中國賣家的商品如潮水般涌入美國線上市場,唯有以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的規則為錨,與其積極溝通,方能在監管的波濤中穩健前行。
首先,一直以來,兒童群體是CPSC保護的重中之重。CPSC不僅監管兒童用品,還嚴查可能導致兒童受傷的產品,如沒有防傾倒設計的柜子、可能勒死兒童的帶拉繩的百葉窗。
2024年,兒童睡衣易燃性、窒息危險標簽、追蹤標簽要求、鉛含量限值、缺乏兒童產品證書 (CPC)和通用合格證書(GCC)都是CPSC監管中進口電商產品常常觸犯的法規領域。
作為跨境電商產品制造商,Leo觀察到,各國的安全法規還在不斷完善,企業需要保持消息的靈通,按照新的法規調整產品設計或制造工藝。
水下清潔機器人品牌Seauto創始人鄧卓明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做好密封,嚴格遵守安全規范和標準,就不怕CPSC,“敵人永遠是自己”。
至于與CPSC的溝通,在前述文章中,曹永明、蔡夢菲則提到,在初步決定作出之前的時間內,產品召回公司與CPSC的溝通極其重要,這將會影響CPSC的最終決定。但是在產品召回開始階段,一般中國企業缺乏整體統籌計劃,由此導致顧此失彼的情況,處于被動處境。
他們還提到,如果產品的安全事故是“孤立事件”,中國企業應向CPSC提供詳細證據并予以充分說明,使CPSC相信并接受。如果經內部技術分析,產品的確存在安全隱患,中國企業應首先啟動自愿召回程序。
美國《消費品安全法》規定,當商品包含可能造成重大商品危害或造成不合理嚴重傷害或死亡風險的缺陷時,制造商、進口商和分銷商應立即向CPSC報告。若報告不及時,企業可能會面臨民事罰款甚至刑事起訴。
2025年初,美國智能手環品牌Fitbit同意支付1225萬美元的民事罰款。多年前,就有消費者因其產品過熱而遭受灼傷,但直到燒傷報告累積到78起、產品風險徹底暴露時,Fitbit才和CPSC聯合發起召回。
在召回事件中,企業也可以聘請律師。深圳一律師事務所宣稱,在一起美國召回案件中,通過律所三個月的交涉,CPSC最終接受了律所指定的補救方案,涉事企業挽回了數千萬美元的損失。
隨著中國輸美產品的小額包裹免稅政策行將落幕、T86快速清關通道即將關閉,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的監管工作將獲得前所未有的便利。在此背景下,跨境商家們將直面一場合規革命。
(文中Leo為化名)
關注“物流產品網”視頻號
【聲明】本文來源于品牌工廠。物流產品網發布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及圖片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更多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展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