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詹詹 郭小興編輯丨百進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約為1000字)
近日,“陽光保險董事長拉員工開會到凌晨”話題沖上了熱搜。這場被內部稱為“向高效管理邁進”的座談會,意外成為公眾審視保險行業加班文化的切口,更暴露出陽光保險在公司治理、合規風險與資本市場的多重爭議。
事件起因為陽光保險發布的內部通知稱,“張維功董事長4月9日與人力、科技板塊員工代表座談。參加座談會的員工圍繞公司人力資源科學管理體系、機器人建設等方面內容談問題講干貨、提建議。董事長就參會人員提出的問題與想法,與大家互動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與意見。直至凌晨2點半,座談會才在意猶未盡的氛圍中結束。這場持續到凌晨的座談會并不是一次簡單的座談,而是陽光保險向更為高效和科學管理邁出的重要一步。”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質疑,“開會到凌晨,談‘高效和科學管理’,確定這不是反諷?”,“深夜加班”行為與其倡導的“高效和科學管理”顯然背道而馳,“凌晨兩點腦袋都暈了吧,能想出什么好方案?”
爭議背后是陽光保險長期推崇的“敬業文化”。張維功曾不無自豪地公開宣稱,公司因頻繁夜間開會被業內戲稱為“夜總會”(夜里總開會),并強調“工作時間長是凝聚力量的體現”。
這種文化與張維功的個人經歷可能有分不開的關系。他于1995年任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濰坊分公司總經理,后升任山東省分公司副總經理。2000年轉型進入監管體系,先后擔任江蘇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及廣東保監局局長,成為保監會系統最年輕的正局級干部。2004年,張維功辭去廣東保監局局長職務,創立陽光保險,成立僅23個月即實現盈利,具有典型的敢打敢拼的企業家精神。
然而,陽光保險的“高調內卷”,卻與當前社會反內卷的趨勢形成沖突。2025年,人社部多次強調保障勞動者權益,多家企業已明令取消大小周、限制加班。
市場的擔憂,還與其財務表現有關。盡管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5.8%至54.5億元,但總保費收入增速為8%,相比2023年9.3%的增速,下滑幅度不小;與此同時,放在業界橫向比較下來,整體業績增長乏力態勢也比較明顯。
資本市場上,其股價自2022年上市以來,下跌幅度已達40%上下,對應的市值蒸發超200億港元。
合規方面,監管處罰也不容忽視。2024年,其財險分支機構被罰款超400萬元,原因為財務數據造假、虛構中介業務、違規承保等;2025年僅前4個月,又已被罰款超百萬,原因為不實列支費用、給予客戶合同外利益、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條款費率、拒不依法履行保險合同約定的賠償義務等。
正經社分析師認為,陽光保險的“凌晨會議”爭議,本質是傳統奮斗敘事與現代員工權益理念的碰撞。靠高強度管理驅動增長的時代已然落幕。如何平衡戰略定力與執行效率,是張維功們需要重新思考的命題。【《正經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員|曹甲清·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須獲得授權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