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困惑:
「明明一天什么也沒做,卻累到連起床都像在渡劫……」
「想收拾房間,卻感覺身體像被灌了鉛。」
「明明約好了出門踏青,卻連門也不想出……」
家人朋友可能會說:「你就是太懶了!」
雖然都是「懶」,但不同人之間,其實也各不相同?
對于普通人來說,偶爾偷懶或許只是忙碌生活中的調劑。
因為太熱而懶得出門,因為工作太累而不想收拾房間……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雖然平時大叫著不想出門,可如果刷到本命愛豆的演唱會還是會守著手機一秒搶票;每天哀嚎不想上班,可老板下發的任務還是會逐一完成。
圖源網絡
就算累到虛脫,周末睡個美美的懶覺也能「滿血復活」;要是朋友打電話過來約逛街請客,更是會立馬從床上彈起來拎包走人。
圖源網絡
但對于另一些人來說,「懶惰」不是普通的忙里偷閑,而是身心承受巨大壓力后的唯一選擇。
你可能會覺得,懶得出門、懶得收拾房間,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歇一會就好了,有必要說得這么夸張嗎?
但實際上,這可能是抑郁癥的表現之一。
抑郁癥患者和普通人的「懶」,最大的區別在于,普通人在感興趣的事仍然能立刻啟動,在面臨緊急關頭時也能突破惰性。
而抑郁癥患者的快感缺失則會蔓延至所有領域,即使面對以前熱愛的事物也毫無反應。
圖源網絡
就算面對十分鐘后偶像要出現在家門口的「緊急情況」,抑郁癥患者也沒法從床上爬起來收拾房間,只能躺在床上自怨自艾,因為自己的無能而內耗不止……
即使面對緊急或重要的事件,抑郁癥患者也仍然無法行動。甚至會由于無法完成緊急事件的挫敗感,產生強烈的自我否定情緒。
這就是抑郁癥患者的一個顯著的特征:啟動困難。
除此之外,抑郁癥的癥狀常常表現為「晨重暮輕」,經過一夜的休息后,晨起時反而感到渾身沉重,到了中午之后才稍有緩解。
圖源網絡
普通人在完成任務后至少能感到開心或長舒一口氣,而抑郁癥患者就連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任務也會感到疲憊和虛脫。
因此,如果你面對「DDL」(截止時間)時也遲遲無法動手,連以前最愛的游戲機也不想拿起;
明明餓到胃痛卻點不了一份外賣,每天早晨起來渾身就像灌了鉛,滿心都是「生無可戀」……
那可能就需要注意自己的精神狀態,謹防抑郁癥的發生了。
圖源網絡
關于抑郁癥讓人「變懶」的原因,目前臨床上已經有了許多研究。
首先,抑郁癥患者的神經功能發生了改變。
抑郁癥患者大腦的多巴胺獎勵系統功能下降,多巴胺分泌和受體數量的減少、血清素水平的降低,直接導致了抑郁癥患者失去了對于快樂的感知。
圖源:SOOGIF
如果我們不管做什么都無法感到快樂,我們自然也就失去了做事的動力。
其次,抑郁癥患者大腦結構的改變,也會使抑郁癥患者變得「啟動困難」。
據統計,抑郁癥患者啟動簡單任務,就需要消耗相當于正常人5 倍的認知資源。
研究表明,隨著患病時間增加,抑郁癥患者大腦中負責記憶的的海馬體體積逐漸減少,且呈現明顯的對數關聯。
海馬體的萎縮會導致記憶碎片化,如果每次打掃房間都需要重新思考,而不是像健康人一樣直接調取記憶,自然會讓人更加無法面對這看似簡單的任務。
圖源網絡
大腦的前額葉區負責包括糾錯、信息整合、記憶、學習在內的多種高級腦功能。
在正常情況下,前額葉負責調動我們完成任務的積極性。
但抑郁癥患者前額葉結構和激活機制發生了改變,導致患者的動力和能力都不足以支撐他們完成任務。
研究表明,抑郁癥患者在面對同樣的事件時,對積極情緒的內容反應變得遲鈍,而負面情緒狀態卻持續存在。
抑郁癥患者前額葉區發生改變的同時,負責情緒的杏仁核也會出現異常激活,使抑郁癥患者在負面情緒中陷得更深,進入「內耗死循環」。
圖源:SOOGIF
同時,抑郁癥患者體內線粒體功能的下降,會使抑郁癥患者的身體長期處于「低電量模式」。
線粒體功能下降導致細胞供能不足,通俗來說,就是身體里的細胞都吃不飽飯。「躺著都累」不是一種夸張,而是抑郁癥患者的真實處境。
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體內的線粒體存在多處功能異常,包括 DNA 損傷、酶活性下降和能量供應減少等。
這種異常不但使抑郁癥患者的身體容易感到疲憊,也會通過影響神經細胞的發育和信息傳遞,進一步改變抑郁癥患者的大腦結構。
從上到下,抑郁癥患者開始任務的每一個環節都像生銹的齒輪,無法開始更難以繼續。
圖源網絡
抑郁癥患者的「懶惰」,并不是故意擺爛,而是他們最后的求救。
不論是在疲憊生活中忙里偷閑的普通人,還是由于疾病而無法開始任務的抑郁癥患者,都在努力與「懶癌」搏斗。
圖源網絡
那么,我們又能做些什么來對抗懶惰呢?
對于「懶癌晚期」的普通人而言,不妨從這里做起:
先設一個「小目標」
對于普通人而言,只要開始做事,繼續下去就會簡單很多。所以不妨把需要做的事分解成可以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收拾出一個抽屜或一個桌面,完成之后再推進下一步。
圖源網絡
2 分鐘法則
小于兩分鐘的事立即動手做,可以有效減少心理負擔。例如把衣服扔進洗衣機,下樓倒一趟垃圾。反正都是「順手的事」,讓瑣事不再堆積,還有助于我們減少拖延哦。
圖源網絡|先行動起來吧!
切換環境,刺激行動
從沙發或者床上爬起來,收起床上桌和零食小車,去書桌面前或者咖啡館工作吧,正經的場合更有助于我們的大腦集中注意力,提升行動欲望。
圖源網絡|勇敢小狗,不怕困難
而對于正在努力對抗疾病的抑郁癥患者們,也可以通過一些小舉措,來嘗試著面對那些不得不做的事。
允許「不完美完成」
如果不想洗澡,就用濕毛巾擦一下臉;如果不想整理房間,就先把一件衣服掛起來。不必事事都從頭到尾完美完成,只邁出第一步也已經足夠。
用身體帶動心理
如果躺在床上,四肢沉重得抬不起來,可以先試著輕輕活動指尖或手腕。哪怕只有一點點或幾秒鐘,只要身體還能活動,就可能緩解失控感和癱瘓感。
不做什么也可以
單純看著窗外發呆也可以,只是聽一首喜歡的歌也可以,什么也不做活過了一天也可以。能夠忍受痛苦活到現在本就是一種努力,告訴自己,這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如果你正在忍受痛苦,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生病了,及時去醫院就診,并進行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才是痛苦和掙扎的最優解。
如果需要結合藥物治療,一些朋友或許會發現,人們對于藥物的反應不盡相同。
這是由于基因型的不同,導致每個人代謝藥物的酶的活性、以及受體表達等的水平都不盡相同。
以抑郁癥常用的藥物「舍曲林」為例,報告中顯示,該受試者的 rs28401781 基因位點為CC基因型,與 TT 基因型的個體相比,這個患者更有可能存在舍曲林療效不足的問題。
WeGene 「精神類藥基因檢測示例報告」
因此,在藥物治療之前,如果擁有基因檢測報告,就能夠幫助醫生更好的了解所用藥物可能的治療效果,減少了患者試藥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比起「逃避」和「擺爛」,懶惰更像是身體發出的信號。所以,在壓力太大的時候,不妨允許自己適當的偷懶。慢一點,進一步也有進一步的歡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