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詩瑜)5月10日,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消息,該院精神心理科林勇主任醫師團隊聯合中山大學微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趙毓斌教授團隊,共同研發了一種抑郁癥輔助診斷方法——基于深度學習的“房-樹-人”繪畫測驗。該試驗納入300名受試者,對于抑郁癥輔助診斷的準確率高達90%,相關成果發表于期刊《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IEEE生物醫學與健康信息學雜志》)。
“房-樹-人繪畫測驗是一種經典的心理投射實驗。受試者在白紙畫下想象中的房、樹、人,三者的大小比例、數量,房子是否有窗戶,人與人的關系等畫面元素,都能相對客觀地反映受試者的真實心理狀態?!?月10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精神心理科林勇主任醫師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2月1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林勇(右一)在義診現場。受訪者供圖
林勇進一步講解,作為非語言性的投射,繪畫心理分析對低學歷、精神障礙、不善表達、不善思考和內向的人,都有明顯的測試效果。而且,相比于常規的心理測試方法(如宗氏抑郁自評問卷、漢密爾頓抑郁評定量表等),繪畫測驗沒有標準答案,能夠沖破受試者的心理防御機制,減少醫患雙方的主觀性因素對診斷結果的影響。
林勇舉例介紹,受試者中,14歲女生琳琳(化名)因家庭管教嚴厲、被同學誤解等原因,出現了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少語少動等癥狀,甚至有自傷行為。入院后,琳琳呈現出一種高度緊張的情緒,對醫護人員表現出極大的排斥和不信任,無法及時獲得真實、詳細的病史資料和個人癥狀描述。在房-樹-人繪畫測驗中,琳琳的檢測結果顯示出明顯的抑郁模型信息特征,與臨床診斷一致。
“出現了胸悶、心慌、失眠、情緒不好等困擾的人群,往往因為心理抗拒,或者存在病恥感,不愿意直接到精神科就診,貽誤病情甚至造成自殺等慘劇。AI模型有望成為一種便利可及的初篩工具,幫助有情緒困擾但畏懼就診的人群增強診療信心?!绷钟陆榻B,AI繪畫輔助診斷大模型有望被開發成手機App形式,用于校園、工廠等人群的大規模心理狀態初篩,幫助大家發現潛意識下的真實自我。
林勇表示,該測驗已納入188名抑郁癥患者,112名健康人作為對照組。目前該測驗項目仍在進行中,未來將納入更多的受試者優化大模型,有望在1~2年內更廣泛地用于抑郁癥初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