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埃隆·馬斯克在一次活動中透露,其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計劃在2025年底首次進行“Blindsight”設備的人體植入手術。據了解,該設備旨在幫助失明者恢復視力,其原理是通過在大腦視覺皮層植入微小電極陣列,激活神經元以創造視覺效果。
視覺
人的視覺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我們眼球的視網膜由特殊的光感受器組成,能夠將電磁能量轉化為電信號,接著,這些信號通過視神經傳遞到大腦的視覺皮層,在那里,數十億個神經元將電信號轉化為我們能夠“看到”的圖像。
當一個人失去視覺時,大多數情況下,問題出現在眼睛或視神經,而不是大腦的視覺皮層。
因此,理論上,只要能將電信號直接植入視覺皮層,便有可能恢復視覺功能。
Blindsight
Blindsight技術的核心在于繞過受損的視覺系統,直接刺激大腦的視覺皮層,從而模擬視覺感知。它通過侵入式的方式植入大腦,通過高精度的電極網格,模擬視網膜的功能,并將數碼相機捕捉到的圖像信息直接傳遞到視覺皮層,使患者恢復視覺。
盡管初期的視覺體驗可能分辨率較低,但馬斯克表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幾代設備的分辨率將不斷提高,甚至可能看到人類自然感知之外的電磁波譜,如紅外線、紫外線等。
人體植入
如今,Blindsight設備已經在猴子身上進行了測試,并且已經穩定運行了數年。24年9月已正式獲得 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即將展開人體植入測試。
圖片:Neuralink自動化手術
馬斯克預測,Neuralink腦機接口設備如果進行大規模的生產,考慮到包括手術費和設備費用在內的所有費用,最終的費用可能會是大約5000美元,這與激光近視手術的費用相似。同時,未來植入手術將會實現自動化,在手術過程中,患者只需坐在椅子上,由機器人進行手術操作,在10分鐘內完成植入物的植入。
“重見光明”的新希望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全球約有4000萬至4500萬盲人,近三分之二的中度至重度視力障礙者生活在東亞、南亞和中亞,改善視力障礙群體生活質量的需求極為迫切。
馬斯克稱Neuralink計劃今年完成約20到30次植入,其中Blindsight設備有望在年底進行首次人體植入手術。
值得關注的是,Neuralink 正計劃融資約5億美元,投前估值達85億美元。此次融資將進一步加速其設備的臨床試驗與技術迭代。隨著資本助力與技術落地進入倒計時,全球數千萬視力障礙者正迎來 “重見光明” 的新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