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閻步克,1954年11月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82年本科畢業(yè)后,跟隨田余慶先生相繼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1988年7月畢業(yè),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從事科研與教學至今。閻步克為人謙和,待人和藹,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其對待學術嚴謹認真,發(fā)表高質量學術論文90余篇。閻步克的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主要著作有:《察舉制度變遷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等,譯著有《官僚制》《帝國的政治體系》等。
“北大師說”閻步克篇
1978年5月,從部隊復員進了沈陽鼓風機廠的閻步克,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一年,他會進入北京大學學習歷史,并與此結下一生的緣分。
從學生到學生
閻步克生于1954年的北大荒,工業(yè)基地孕育出來的自然多是崇尚科學知識的孩子,閻步克也不例外。他從小熱愛讀《我們愛科學》這樣的科普書,對于某些科幻故事,他至今都記憶猶新。由于“文化大革命”,閻步克的學習生涯中斷在了小學五年級。后來他回憶道,“那段日子,對革命風暴中的父母來說是動蕩而艱難的,而我們孩子們反倒有幸享受另類的‘快樂’。我每天忙于捉蟋蟀,喂著一群雞,還養(yǎng)了一只黑貓,還裝過礦石收音機什么的。課本都丟在角落里任其塵封了。”復課后,閻步克直接上了初二。
閻步克
畢業(yè),下鄉(xiāng),入伍,復員,閻步克成了一名工人。恰逢恢復高考的第二年,閻步克想碰碰運氣“蒙一把”,可在報考的時候又犯了難。按理說他該選擇理工科,這是他的興趣所在,但他又是一個根本沒有數(shù)理化基礎的24歲青年,考慮到生計問題,只能現(xiàn)實一些選了文科。靠著背得滾瓜爛熟了的百十來頁復習資料,他報考了北京大學的古典文學和中國歷史。可語文成績不夠理想,所以被第二志愿歷史系錄取了。
閻步克的中學不開設歷史課,所以大學之前他一天歷史課也沒上過。這意味著基礎薄弱的閻步克要付出比同學更多的努力。初入北大的閻步克十分迷茫,入學后有好一段了,他仍不知道如何讀書做筆記,下課了也不知道干些什么。他現(xiàn)在回顧那段日子,說到自己進入歷史研究的歷程完全是一個跟著感覺走,跟著思考走的過程。
學術生涯的領路人
即使古書上的東西是渺茫遙遠的,閻步克還是決定潛心讀下去。他坦言:“我最初對歷史并沒有特別的興趣,但哪怕是一塊石頭,放在懷里捂久了,也會熱乎起來”,就這樣,歷史這塊“石頭”在閻步克懷中越捂越熱,成為播撒進他心中的一顆種子。在北大的課堂上,接觸到各位老師,他們的道德文章令人景仰;在經歷了“文革”造成的精神匱乏之后,圖書館里的浩瀚書籍讓他驚嘆世界之大;北大的自由空氣,使人耳目一新。大四臨畢業(yè)的時候,天生內向不愛與人打交道的閻步克留戀著學生時代的散淡自由。他想到一年前他寫的一篇有關先秦“信”觀念的文章被《歷史研究》發(fā)表,就又覺得歷史這個專業(yè)雖然枯燥,但還是可以試試的,他打定主意考研。
閻步克在本科時曾聽過田余慶先生的秦漢史課程,深為田先生的從容不迫、游刃有余和深邃獨到的講授所吸引,所以就打算考田先生的研究生。“壯著膽子上了田先生的家門,說自己想考研,又送上了發(fā)表的文章。當時田先生不置可否。第二次去的時候,田先生有了笑容,表示愿意接受”,閻步克說道,“這樣,我開始了魏晉南北朝史的學習”。
談到田余慶先生的影響時,閻步克說,即使讀了研,仍然對歷史的學科傳統(tǒng)缺乏理解。正是在與田先生的日常交流中,聽著他對人物、事件的評判,一點一點摸索到治學門徑的。田先生對同學們的論文會非常認真地逐字修改,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田先生常常教導大家,做學術最重要的事情是提高自己的學術素養(yǎng),而不是為求發(fā)表去寫一些“急就章”。寧愿有一些東西沒有寫出來成為遺憾,也不要因為寫出來的東西不合格讓自己后悔。田先生嚴謹踏實的治學態(tài)度和治學方法在閻步克心里深深地打上了烙印,成為了閻步克的學術標桿。
條件艱苦,扎根學術
就這樣,這顆“歷史之石”在閻步克懷中被捂得滾燙,竟一發(fā)不可收拾地促使他在歷史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相繼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的閻步克,在1988年留校任教。初登講臺的光景,閻步克記憶依舊清晰。“作為新教師,先從公共課上起。因為沒有教學經驗,第一堂課挺緊張,基本就照稿子念,效果不好,還出了一身汗。到了第二堂課,學生只剩下一半兒。隨后我逐漸適應、逐漸放松了,課堂也活躍起來。”
閻步克的中國傳統(tǒng)官僚政治制度課堂
留校做講師的日子也相當艱苦,“做講師那會兒,一家三口擠在29樓的學生宿舍里,用一個煤爐子做飯。爐子經常壞掉,就得騎車到西單的維護點去修。回頭來看,那段日子過得比較艱苦。但當時卻沒怎么覺得艱難,因為上大學之前做過知青、當過邊防軍,艱苦慣了。”即使學校的待遇不盡如人意,閻步克的意志也沒有絲毫動搖。或許從那時起,他就已經決心將自己這一生奉獻給歷史,奉獻給講臺。
閻步克主要專業(yè)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史。上個世紀史學界偏重古代史研究,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政治狀況不知梳理了多少遍,要想再出成果比較困難,但閻步克做到了,其中的枯燥和艱辛不是一般人能忍耐的。他在談起自己的學術道路時,心平氣和,自稱“勉為其難,盡力而為”。史學研究不僅僅靠天分,更重要的是勤奮加思考。其中的樂趣也只有那些愛思考的人能夠體會。
課堂上的“完美主義者”
自1988年任教起至今30余年來,他未曾長期出國與休教學假,每個學期都承擔教學任務,沒有一個學期不上講臺。盡管每學期都開設課程,閻步克的課程名額卻是一座難求,有些同學甚至從大一就想選閻老師的課,到了大三也沒有選上,去得晚了一些就沒了座位。
堂堂坐滿的課堂效果,獨具設計的授課方法,都是不斷努力的結果,并非自初而然。閻步克自認為“記憶力差,口才不怎么好,缺乏做教師的天賦”,要講好課只有多投入、多努力。每一次備課,他都會對內容再度修訂剪裁。甚至話怎么說才清晰生動一些,也會花心思推敲。
每次備課都要有所改進,這是閻步克給自己的標準。經過一輪一輪的講授,呈現(xiàn)出來的內容更精致充實了。
聽過閻步克講課的人,總對他的PPT印象深刻。2000年左右,出現(xiàn)了PPT教學的新技術。閻步克率先學習采用,“其實比起歷史學來,我更喜歡那些需要動手、跟電器有關系的東西。少年時就裝過收音機,在軍隊時干的又是雷達兵。十多年前我用一本譯著的稿費買了臺電腦,隨即就舊病復發(fā)、沉迷其中了。后來我參加了學校的培訓,學習了POWER POINT”。隨即,閻步克開始動手制作“中國古代史”這門課的課件,忙了整整一個夏天。開學后在課堂上試用,學生的反映非常好,甚至一些之前聽過這門課的同學又來聽一次。
閻步克親自制作的幻燈片——漢代二十等爵制繼承規(guī)則及其與周代的比較
閻步克稱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經常思索如何使PPT表達鮮明,樣式美觀,對每一張幻燈片都是改了又改,可謂“十易其稿”。那時閻步克經常在屏幕前耗到早上三四點甚至5點鐘,睡上一小會再簡單吃些東西,就又去趕上午8點的課。閻步克為各門課程制作了大約二三千張幻燈片。如果做一張花一小時,總計便是二三千小時。“投入時間、精力太多,但樂在其中,因為講課時更明快流暢了。”
嚴謹溫和的學術之師
北大每年評選“十佳教師”,這是學生給教師的直接認可。閻步克曾在1999年和2004年兩次獲得這一稱號。
每次下課,都有一堆學生圍住提問,閻步克都會一一耐心解答。只有解答完所有問題之后,他才放心滿足地騎車離開。閻步克鼓勵學生超越專業(yè)局限,超越“井底之蛙”的一隅之見,盡可能多地了解古今中外對真善美的不同看法,辨析其異同之所在、變遷之因果,閻步克認為這就是應當給學生培養(yǎng)的人文素養(yǎng)。
提及此,閻步克感慨有幸在歷史系工作近30年,他喜歡這里的風氣。這里有很多他所敬佩的師長同仁,他們遠離喧囂、潛心學術,唯以一個精彩論點、一篇優(yōu)秀論文為樂。他建議同學不妨選修歷史系的課,體會那種感染熏陶。
閻步克在教授茶座上與學生交流
當被問到近30年教學生涯,什么事情帶來了成就感時,閻步克對各種獎項榮譽只字未提,而是說“從初上講臺的笨嘴拙舌,到課上開始有了笑聲,下課時有了掌聲,就感覺很溫暖很快樂”。他對聽課學生的鼓勵懷有感激之情,這便是推動他講好課的最大動力。
接續(xù)文化,傳遞文明
像老師田余慶先生那樣,如何將歷史與文明接續(xù)下去,也是閻步克孜孜以求去探索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因此這種師生之間的代際傳承尤為重要。所謂“歷史”,在某種意義上,也正是文明傳遞的紐帶。
關于“歷史學科”,閻步克談道,“現(xiàn)代社會的高等教育日益發(fā)達與普及,本科學習逐漸變成了一種素質教育。歷史專業(yè)提供了一種特別的訓練,讓我們通過回溯人類文明歷程,而了解一種尋求知識的手段與途徑,深化對生活與社會的理解。擁有這種素質,對未來職業(yè)生涯會有無形的幫助”。
在閻步克看來,史學是一門學術。它既有著科學的精深嚴謹,又像藝術一樣美妙動人。史學的藝術魅力,在人類社會中確實是永恒的。這魅力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根本上說,了解歷史,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固有方面。“史學提供一種特有的訓練,我們從一些看似枯燥艱澀的東西開始,逐漸去領會一種學術的境界,去掌握一種求真的技能,去積累一種貫通今古的智慧、去培養(yǎng)一種對人類命運的關懷。那理性和良知的訓練,才是使人終身受益的東西,也是我們的校園為什么會成為‘精神家園’的東西”。
“一生中有若干年在大學度過,與五千年的歷史與文明對話,是值得珍視的機會。歷史系的4年時光,你不會毫無所得。”這是閻步克給所有歷史系學生們的寄語。(張一夫整理)
參考資料:
【人物訪談】閻步克,中文百科在線
《閻步克:田余慶先生是一位優(yōu)秀的“歷史偵探”》,北京大學校友網
《通史教學彰顯人文魅力:專訪歷史學系閻步克教授》,北京大學新聞網
《教學成就獎獲得者閻步克:北大任教三十載不下講臺,他的課一座難求》,北京大學官微
原載北大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