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升級,波音成最大受害者?短短三天,被中國退回兩架客機,波音CEO對此強硬表態,中國再不收,將不再為中國造飛機,狠話背后難掩焦慮?
4月19日至21日,原交付中國航司的兩架波音737MAX客機被退回,先后從浙江舟山完工中心返航美國,一架客機的價格往往超過一億美元,在中美互相加征關稅這一背景下,直接導致被波音飛機的采購價格翻倍,中國航司已無力承受。
截止目前,波音在中國仍然有50架未交付訂單,包括國航,南航等多家中國航司,如果中國長期拒收,那么波音將面臨超超10億損失,還將失去中國這個最大的海外市場。
為此波音CEO不得不站出來表態,如果中國航司如果不接收波音客機,那么波音將停止為中國造飛機,此番表態目的很明確,用施壓的方式逼中方做出讓步,而另一方面波音CEO又坦誠的表示,失去中國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根據波音和空客這兩大航空公司預測,未來20年中國市場占據全球飛機需求量的20%,如果波音因為關稅戰失去這一市場,或將被空客以及其他競爭者甩在身后,產生的損失難以衡量。
即使波音CEO表示,波音飛機當下供不應求,印度,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或許會接手這些被中國拒收的客機,但從長期來看,這些國家比起中國的航空客運量,依舊有不少的差距,中國市場給波音帶來的盈利很難被取代。
波音CEO態度喊話的背后,也是深深的擔憂,相較于波音之前在國際市場中的壟斷地位,波音客機事故頻發,引發多國擔憂,導致訂單大幅下跌,已經連續多年虧損,如果失去中國這一市場,將產生嚴重的打擊。
同時中國市場對波音的影響不只訂單這一因素,中國的原材料供應同樣十分重要,波音的鈦合金葉片,雷達,傳感器等重要零件,都需要依賴中國稀土,如果失去中國市場,將導致供應鏈斷,成本驟增,再度削減利潤空間。
中國航司之所以拒收波音,就在于短期時間內,波音并不是無可替代,空客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不亞于波音,不管是客機交付量還是財務表現,都呈現出領先趨勢,所以中國航司沒了波音,可以轉向空客以及其他國產機型。
目前,國產飛機產能不斷加強,像是C919,已經開始了試飛并投入運營,但C919的許多核心部件還是需要美國多家企業供應,對于美國的限制出口與技術封鎖,中國也通過限制稀土出口,暫停采購美制零部件等反制措施做出回擊。
即使轉向空客購買客機,也無法繞開美國,空客的許多核心部件,例如發動機,航電系統等技術壁壘較高的部件,依舊無法擺脫對美企的依賴,針對美國的“卡脖”,國產化替代已經提上日程。
中國拒收波音客機,在短期確實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這也是對特朗普政府打響關稅戰的有力回擊,特朗普政府不斷加征關稅,絲毫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波音作為中美貿易合作的關鍵性代表,成就了這場關稅戰中“最亮眼”的犧牲品。
所以當下的關鍵,并不是中國航司的態度,而是美方挑起的這場關稅該如何收尾,除了波音外,特斯拉,蘋果等多家美企,也在近期遭受重創,美國的一些中小公司甚至到了破產的邊緣,美國多家企業難掩憤怒,紛紛聯名起訴特朗普政府。
面對局勢變化,特朗普也沒了先前強硬的態度,在4月22日多次釋放降溫信號,卻沒有拿出切實可行的計劃,擺明了要讓中國先做出讓步,沒有絲毫誠意,波音是否能挽回中國市場,關鍵就在于特朗普是否能夠拎得清,早點收手。
這場關稅戰背后是十分復雜的博弈,未來最有可能的情景是,中美互相降低部分關稅,使波音恢復一定量的交付,但從長期來看,中國自主研發核心零件已經迫在眉睫,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給自足。
這場關稅戰即是危機也是契機,讓中國意識到在國產飛機的研發上,哪些方面還存在短板,美國的步步緊逼,或將加快中國自主研發的速度,同時,中國堅定不移的立場,也會讓美國重新審視這個對手,或許這張關稅戰,即將迎來尾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