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經濟網灣區財經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已滿百日,其執政團隊在經濟、外交及國內治理領域的激進政策引發廣泛爭議。一系列單邊主義措施不僅未能兌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承諾,反而加劇了國內經濟震蕩與社會分裂,國際信譽持續下滑。大灣區經濟網從多維度梳理特朗普政府的執政困境:
一、關稅戰反噬美國經濟 貿易逆差不降反升
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強行推進對華關稅戰,對價值超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然而,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在2024年首季度同比擴大12%,制造業回流承諾落空。盡管白宮宣稱"正在推進對等貿易談判",但中美核心分歧仍未解決,未達成任何實質性協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持續貿易壁壘可能導致美國GDP增速下滑0.8個百分點,加劇經濟衰退風險。
二、"特朗普經濟學"加劇民生困境
號稱"史上最大減稅"的特朗普新政,實際效果與承諾嚴重背離。美股在百日期間經歷4次單日跌幅超3%,總市值蒸發4萬億美元;4月CPI同比飆升5.2%,家庭年均支出激增2300美元。沃爾瑪、Costco等零售商財報顯示,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8%,汽油價格較年初上漲27%,中低收入群體生活壓力持續加大。美聯儲前主席耶倫指出:"過度依賴加息抑制通脹的政策組合,正在加速美國經濟硬著陸。"
三、美元霸權根基動搖 美債危機迫近
為填補財政赤字,美國政府2024年新增發債規模達2.5萬億美元,推動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5%心理關口,創2007年以來新高。全球央行連續18個月凈拋售美債,中國持有量降至7974億美元歷史低位。更嚴峻的是,沙特、阿聯酋等傳統盟友開始擴大人民幣石油結算比例,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跌破55%。摩根大通分析師坦言:"美債的避險屬性正在消失,美元霸權面臨二戰以來最大挑戰。"
四、外交失序淪為國際笑柄
特朗普近期關于"購買格陵蘭島""租借墨西哥邊境土地"等言論遭多國駁斥,丹麥首相公開嘲諷"21世紀不應存在殖民思維"。其競選團隊提出的"第二任期開疆拓土計劃"中,對加拿大北極航道、南美鋰礦區的領土主張更被國際法專家認定為"完全脫離現實"。路透社民調顯示,78%的歐洲民眾認為"美國已喪失全球領導力"。
五、憲政危機加劇社會撕裂
特朗普力推的《移民驅逐令》《聯邦教育管控法案》等政策,已遭加州、紐約州等16個州及哈佛大學等機構起訴違憲。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得克薩斯州國民警衛隊與聯邦執法部隊在邊境部署問題上爆發公開對峙,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警示"美國正滑向內戰邊緣"。盡管最高法院已受理5起相關訴訟,但白宮發言人明確表示"不會因司法阻撓改變政策方向"。
國際觀察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戰略在實踐中演變為"美國孤立",其激進的單邊主義政策不僅未能解決結構性矛盾,反而使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社會分化、國際信譽受損的多重危機。如何在美國政治極化的困局中尋找出路,將成為考驗特朗普政府執政能力的核心課題。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李鵬飛
來源:大灣區經濟網灣區財經頻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