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冰率隊出訪,小米空調自研來真的
小米要動真格的了,格力壓力很大。
4月28日,海立股份發布消息稱,4月25日,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盧偉冰帶領集團總部及大家電團隊,前往南昌海立電器有限公司參觀交流。
交流中,盧偉冰也分享了小米集團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規劃,并表達了對雙方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的期望。
圖源:海立股份公眾號
有人會問,盧偉冰到訪的海立股份到底是什么公司,值得他專門跑這一趟?
還別說,這可不是什么名不見經傳的小門小戶,海立股份早在1992年和1993年就分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A、B股,是全球領先的白色家電和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及冷暖關聯產品研發制造商,擁有“冷暖關聯解決方案及核心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兩大產業板塊。
目前公司在中國、日本、美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韓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印度尼西亞等12個國家及地區擁有1.4萬名員工以及超過20個研發及技術服務中心和近40個制造基地,服務于165個國家和地區的2億個用戶。
圖源:海立股份官網
是不是發現了什么關鍵詞,沒錯就是“冷暖關聯解決方案及核心零部件”,什么白色家電需要冷暖呢,答案不就呼之欲出了,空調嘛。
沒錯,盧偉冰這次到訪海立很大原因就是為了小米空調。
去年12月16日,盧偉冰發文稱,1-11月小米空調銷量同比增長53%。緊隨其后,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也轉發并補充道:“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大家電工廠已經動工了,明年我們就能自研自產小米空調。”不過當時王化這句“自研自產”并沒有引起太多人注意。
圖源:微博
直到今年4月26日,盧偉冰在個人微博發文表示,這三天跑了4個城市,拜訪了小米空調的核心供應商伙伴,學習了很多空調的知識,也重新復習了一下高中物理知識。
他還強調,1、小米空調以 2030 年中國市場數一數二作為目標,對標全球標桿;2、小米空調已經完成了全產品線布局,并且完成了全棧自研;3、小米空調智能制造工廠,會在今年年內投產。
圖源:微博
盧偉冰所述時間正好與他到訪海立的時間相符,海立的生產研發方向也與盧偉冰所述一致。網友這才發現,原來小米自研空調不是說說,而是來真的啊!
小米自研,格力壓力山大
不過這小米自研空調一出,最先感到壓力的應該就是賽道逐漸重合的格力了。畢竟,因為空調的事,兩家公司之間摩擦可不少。
2024年6月,董明珠曾在股東大會上公開質疑:“小米說空調第一名,全靠代工,技術是什么?”
7月,雷軍公開回應,“我們沒有人,也沒有在任何場合說我們米家空調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們排第四,我們和格力的差距還很遠。”
圖源:微博
到了11月,盧偉冰在直播時還在強調:“我們沒有在任何場合說過小米空調是中國銷量第一,說的都是中國第四。”
同年12月,她又在一檔訪談節目中稱“小米空調因專利侵權賠償格力50萬元”,并強調格力擁有“十幾萬項專利”。
圖源:抖音
當時小米王化更是連發三條微博否認侵權指控,并強調“小米空調沒有專利侵權行為,更未因此賠償。”
圖源:微博
其實,真正出現問題的是米家小米電風扇的代工制造商星月電器,因專利官司賠付了格力185萬元。因此格力指責小米產品存在專利侵權問題,但小米方面卻強調涉事企業與小米公司的區別,這也導致雙方矛盾激化。
今年,雙方更是你來我往一點不讓。
2月,小米宣布,首款米家中央空調Pro將于2月底發布。官方表示將在本月底發布的米家中央空調是小米大家電高端化的首個重磅產品。
盧偉冰也出來發聲,小米大家電在高端化上的目標非常明確:只對標全球市場上的標桿品牌,并實現超越,所以米家中央空調從立項開始就定下目標:產品直接對標全球市場的標桿品牌——大金。
圖源:微博
而面對大眾好奇為什么是對標大金?小米回應稱:“中央空調是空調產品線中含金量最高的單品,目前技術實力最強的是大金。小米要對標就對標最好的,不給自己留后路。
這被網友解讀為在內涵董明珠和格力,畢竟此前董明珠多次公開表示,在中央空調這塊格力已經做的很好了,格力也是國內這塊市場的領導者。但現在小米卻說最好的不是格力。
3月,董明珠在直播中內涵,說:“某個企業,都是偷人家的技術、挖人家的人,然后打扮自己一下,變成了一個好像科技領導者一樣,然后外面多漂亮,說我迎合年輕人的口味。”其中的“某個企業”也被指就是小米,又引起一陣軒然大波。
圖源:抖音
很快,小米方面再度反擊,逮著格力的命脈空調窮追猛打。
盧偉冰說5年內小米空調將成國內頂尖產品;小米集團大家電部總經理單聯瑜也出來說,小米中央空調剛發行13天,就完成一年內銷售目標的三分之一。兩人一唱一和,王化更是殺人誅心,直言“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圖源:微博
現在不少人都在好奇,目前小米空調全棧自研看起來信心滿滿,董明珠和格力會不會感到壓力山大?
中怡康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3月小米空調市場占有率第四,距離格力的位置已經很近了。
尤其,格力2024年財報公布,格力位列全球分體式空調零售量第一;家用空調線上零售份額為25.40%,位居行業第一;中央空調以超過15%的占有率成為行業主流品牌銷售規模第一,連續13年在中央空調市場拔得頭籌。
看上去數據不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格力的競品品牌美的2024年總營收約4091億元,同比增加9.5%;凈利潤約為385億元,同比增加14.3%。反觀,格力2024年總營收約1892億元,同比降低7.26%;凈利潤約為322億元,同比增加10.91%,無論規模還是增速,均不及美的。
不僅如此,美的和小米的產品線更為豐富,受眾面更廣,盈利渠道更多元。格力近年來雖然在努力豐富產品線,拓展使用場景,但是多年深耕空調領域的問題也出現了,市場對于格力的諸多產品接受度相對一般,難以成為繼空調之后的格力第二個頂梁柱。
甚至固若金湯的線下空調領地也在被小米、美的等競品一點點蠶食,格力的壓力可想而知。
小米格力恩怨史
有不少人也好奇為什么格力或者說董明珠總是逮著小米不放呢,其實兩家恩怨也算由來已久。
12年前的2013年,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雷軍與董明珠就發展模式問題展開激烈辯論,雙方也因此定下了一個轟動一時的10億元賭約。
當時,雷軍揚言,五年內小米營業額將超越格力,如果成功,希望董明珠賠自己一元。而董明珠則霸氣回應,如果小米勝出,她愿意賠10億元。這不僅是格力與小米的賭約,也是互聯網思維與傳統制造之間的較量,究竟誰能勝出,一時間誰也說不清。
圖源:微博
五年后,終于來到賭約到期的2018年,格力電器當年實現營收1981億元,小米營收為1749億元,董明珠贏得賭約,這場跨度長達5年、賭注高達10億元的賭約終于塵埃落定。
然而,雙方的交集并沒有因此中止。
2020年4月,雷軍在節目中公開喊話董明珠,詢問五年賭約是否繼續,當時董明珠并未給予直接回應,只是表示希望雙方在研發技術上拿出更高水平,通過競爭互相促進。
8月,雷軍首次回應賭約問題,直言:“五年內的賭注是輸了,但是第六年我們贏了。后來很后悔,為什么要和董大姐打賭?現在反思是因為2013年的小米如日中天,信心爆棚敢跟格力比了,不能太盲目自信。格力是一家非常優秀的老牌制造企業。”
圖源:微博
后來,隨著小米在家電領域不斷高歌猛進,甚至觸碰到格力的核心地帶,董明珠才終于坐不住了,公開質疑小米空調。
再往后,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小米與格力的相愛相殺。
風水輪流轉,十幾年間雙方實力強弱出現微妙互調,鐫刻下時代變幻的痕跡。也許所謂的互懟,何嘗不是新一輪“賭約”呢?
作者 |唐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