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有點意思,還記得印度之前一直高喊“抵制中國制造”吧?可就在4月22號,他們突然宣布,中國的空調壓縮機不用認證就能直接進口了。一邊是能熱死人的50℃高溫,另一邊卻是連壓縮機都造不出來的窘境。當生存成為第一需求,面子終究敵不過里子。
2024年5月18日,印度西北部部分地區遭遇嚴重熱浪
180°大轉彎,高溫煉獄下的真香定律
印度近些年有點“上火”,字面意義上的那種。
2024年是自1901年以來最熱的一年。
在北部的拉賈斯坦邦,45度以上高溫是常態,焦特布爾市去年飆到46.9℃,拉賈斯坦邦更是突破50℃。
不開玩笑,是真的能把人烤熟的節奏。
2024年光是因為熱浪,印度就有459人喪命。
單單5月一個月,官方就統計了近2萬人中暑。
瓦拉納西,一名小販頭上撐著傘,一邊用布擦臉,一邊打著手機
為啥印度老是火氣這么大?
印度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本身就自帶高溫屬性。
再加上城市化進程加速,各種破壞環境的操作,高溫那是年年創新高。
面對這熱情似火的夏天,老百姓受不了,政府也坐不住了。
4月22日,印度政府宣布,允許從中國進口制冷量最高達2冷噸的空調壓縮機,而且還免去了中國工廠獲得印度標準局強制性認證的環節,這特權期限為一年。
兩名印度人在選購空調
往年印度為了扶持自家的制造業,沒少在關稅方面花心思。
2021年,印度就把空調壓縮機的進口關稅從12.5%提高到15%,誰知道,這才幾年過去,就上演了這么一出大變臉。
只能說真香!
參考信息:
1、印度時報.《2024年是印度自1901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2、印度經濟時報.《中國空調壓縮機進口規定放寬一年,以應對短缺》
印度本土空調Voltas,50%的零部件都來自中國
空調心病,面子重要,還是活命要緊?
當然這政策的轉變,背后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印度空調市場需求那可是杠杠的。
咱們中國城鎮家庭空調普及率已超過130%,農村家庭空調普及率達到71.3%,全國家庭空調普及率約為80%。
而印度才剛剛超過10%,這是一塊等著大家去開發的新大陸。
專家預測,到2025年,印度空調的銷量,就能達到1500萬到1600萬臺,而且2026年能沖到2000萬臺。
風扇和蒸汽冷卻器在印度更加普遍
但問題來了,印度本土的空調壓縮機產能,一年也就550萬到600萬臺。
這意味著,印度國內70%的壓縮機需求,必須通過進口,才能夠得以滿足。
這就是為什么印度政府不得不放下身段,給中國壓縮機開綠燈的根本原因。
印度政府也不是沒想過自力更生。
莫迪老早就提出了印度制造計劃,要讓制造業占到GDP的25%,想要自己造,但造不出來;不想依賴中國,但又離不開中國制造。
這就尷尬了,想要自己造,但造不出來;不想依賴中國,但又離不開中國制造。
機械臂在美的重慶工廠生產車間的自動裝配線上運轉
還有更扎心的,除了空調壓縮機,印度在很多中間產品上,都離不開中國。
就算政府喊著“反華”的口號,也得考慮一下老百姓的實際生活。
高溫天氣下,空調從奢侈品變成了必需品。
但由于供應鏈不暢和高關稅政策,印度消費者要化肥比其他國家高20%-30%的價格才能買到相同的空調。
2020年,為促進國內生產,印度禁止進口空調
是堅持“印度制造”的面子,還是解決民眾高溫難耐的里子問題?
在50℃的高溫面前,答案已經不言而喻。
當數百人因高溫死亡,當選舉工作人員在投票站熱死在崗位上,政治口號的分量就變得輕如鴻毛。
炎熱夏日,孩子們跟在灑水卡車后面奔跑
中國制造的碾壓:技術、成本、速度
那么,為啥印度最終還是選擇了中國制造呢?
答案很簡單:咱們在這方面,實在是太能打了!
先說技術。
咱們在全球空調壓縮機制造領域,那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就拿轉子壓縮機來說,中國產量占了全球市場的近95%。
空調壓縮機
美的旗下的GMCC美芝,2024年就下線了第10億臺空調壓縮機,還拿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2023年,僅美芝一家生產的家用空調壓縮機在全球市場占有率就達到了45%,穩居全球第一。
壓縮機是個集精密加工、材料科學、熱力學于一體的復雜產品。
咱們經過數十年的技術積累,已經掌握了,從變頻到直流變頻,從單級到雙級壓縮的全套核心技術。
印度要想追趕,還得加把勁兒。
美的集團的員工正在組裝家用空調
再說成本。
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那是出了名的。
同樣規格的壓縮機,咱們制造的價格比印度本土生產的低20%-30%。
這對于價格敏感的印度市場來說,簡直就是無法抗拒的誘惑。
我國空調出口持續快速增長,2024年1至7月,空調出口量達4312萬臺
還有速度。
從下單到交貨,中國美芝科技產業園最快6天就能搞定,而印度本土廠商需要6-8周。
這對于急需空調壓縮機的印度來說,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咱們企業在印度市場的戰略布局也十分精明。
美的、格力這些企業,搞了個壓縮機+整機的捆綁出口模式,不光賣產品,還直接輸出整套解決方案。
這樣一來,印度廠商就算想擺脫對咱們的依賴也無從下手。
美芝聯合威靈提供“壓縮機+電機”一體化的多樣化應用需求
當然,咱們的壓縮機并非只是靠低價取勝。
格力的G10變頻壓縮機、美芝的APF變頻系列,在能效和噪音控制上已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說明中國制造已然從單純的價格優勢,轉變成了技術+價格的雙重優勢。
印度本土的空調品牌,像Voltas、Blue Star,雖說有著主場優勢,但它們的核心部件,還得高度依賴進口。
而且這種依賴,不光是壓縮機,還包括控制板、電機這些關鍵零部件。
印度尼姆拉納大金空調廠生產線上的工人
一位印度空調行業資深人士曾表示:"我們組裝的空調,里面80%的核心部件都來自中國。
這種全方位的壓倒性優勢,讓印度政府的自力更生計劃,在空調領域,碰上了硬釘子。
就算他們砸進去大把的補貼和政策支持,印度本土的壓縮機產業,在短期內也很難趕上中國的制造水平。
所以說,印度政府最后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給中國壓縮機開綠燈,那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事嘍。
參考信息:
1、產業在線官網.《2.6億臺!2023轉子壓縮機規模邁上新臺階》
2、中國經濟網.《家電核心零部件企業前景可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