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為深入貫徹落實“荊楚政法基層行”第三期“聚力建支點 解紛在一線”主題精神,展現檢察機關深度參與社會治理的創新作為,荊州市檢察機關特別推出“檢察入駐綜治中心”專欄。在這里,您將看到檢察官下沉綜治一線,以專業法律智慧,為群眾排憂解難;以多元解紛機制,將矛盾化解在源頭;以法治思維,筑牢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我們將持續聚焦檢察綜治中心在基層的生動實踐,帶您走進矛盾化解的最前沿,見證法治力量如何轉化為社會治理的“硬核”動能。敬請關注!
當檢察力量扎根基層綜治沃土,會綻放出怎樣的法治之花?自2024年1月入駐沙市區綜治中心以來,沙市區檢察院以“綜治+檢察”工作模式為紐帶,將法律監督職能有效融入綜治中心多元解紛體系,用專業與溫情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司法動能,生動詮釋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檢察實踐。
下沉一線,矛盾化解在源頭
主動接訪、帶案下訪,處處都能看到檢察官“腳底沾泥”傾聽群眾心聲、解決矛盾糾紛的身影。2024年以來,沙市區檢察院主動下沉一線,在檢察長的帶領下,檢察干警深入章華臺、文星樓、文化坊等社區,把法律服務窗口搬到群眾家門口。通過面對面傾聽訴求,精準分析研判矛盾癥結,主動靠前化解存在矛盾隱患事項21件。同時,干警們化身普法“宣傳員”,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10余場次,讓法律知識如春風化雨般浸潤民心,從根源上提升群眾法治意識,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
多方聯動,司法救助暖人心
“感謝你們檢察機關一直掛念著我家,講不來什么,只有謝謝你們…”。八十多歲的魏奶奶握著檢察官的手感激地說道。
檢察官主動上門走訪開展司法救助工作
魏某某是該院辦理的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的母親。因兒子在案件中去世,白發人送黑發人的魏某某身心受到巨大打擊,拒絕一切賠償與救助,只希望得到依法判決。沙市區檢察院秉持“應救助、盡救助”原則,始終關注著她的情況。2024年3月,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該院控申部門再次與魏某某取得聯系,并主動上門走訪,深入了解其家庭實際困難。經檢察官多次談心并向其解讀國家司法救助政策,魏某某逐漸動搖。為盡快解決其家庭困境,沙市區檢察院迅速將相關情況匯報區綜治中心,幫助協調對魏某某進行多元救助,在綜治中心的協調支持下,10個工作日內就將4萬元司法救助金發放到位,魏某某再三表示感謝。這份堅持不懈的溫情守護,不僅緩解了老人的生活壓力,更讓她感受到司法的溫度,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
沙市區檢察院依托綜治中心資源整合優勢,構建多方聯動解紛機制,充分運用司法救助,推動矛盾糾紛向源頭化解延伸。2024年以來,該院已成功辦理20件司法救助案件,讓司法救助成為化解矛盾、傳遞溫暖的有力抓手。
公開聽證,爭議化解顯實效
為切實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沙市區檢察院充分發揮檢察聽證作用,吸納綜治中心律師、成員單位常駐人員等多方力量參與,針對控告、申訴案件開展公開聽證釋疑解紛,不僅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也以實際行動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讓司法更有溫度、更具公信力。自2024年以來,沙市區檢察院已召開公開聽證10件次,推動實現定紛止爭“高質效”。
檢察官組織現場調解
在辦理一起信訪案件時,面對信訪人王某某情緒激動、不接受釋法說理的情況,檢察機關積極聯動所屬鎮街,多次上門走訪,深入了解信訪人思想與生活狀況,通過耐心勸解疏導,有效緩解其對立情緒。針對王某某對案件辦理存在疑慮的情況,沙市區綜治中心牽頭,邀請法院、公安機關、律師及街道工作人員,以圓桌會議形式開展公開聽證,從證據采信、事實認定、法律程序等方面逐一回應信訪人疑問,共同對信訪人釋法明理、耐心疏導。最終,信訪人王某某終于打開心結,當場表示愿意賠償,并簽署了諒解書。至此,矛盾糾紛得以實質性化解。
從接訪窗口的一線堅守到深入社區前端治理,從司法救助金的及時發放到矛盾糾紛的源頭化解,每一個環節都彰顯著檢察擔當。下一步,沙市區檢察院將持續深耕“綜治+檢察”工作模式,以更實舉措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讓法治之光在基層治理的每一個角落溫暖綻放。
2070期
來源|“沙市檢察”微信公眾號
作者|關紅顏
責任編輯|王云飛 黃嬌
編輯|余靜
點“推薦”給我一個小心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