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胖虎
編輯/一夏
《唐朝詭事錄》第一季拍了213天,當時招來了很多同行笑話。
如今,第三季拍攝已超6個月,卻有很多導演、演員覺得羨慕。
當內娛活人郭靖宇在春交會大膽開麥,你能聽到太多大實話:
在他看來,“舍不得力氣,吃不了苦,不下真功夫,只想賺快錢,就沒有資格抱怨行業現狀不好,更沒資格抱怨平臺不給你過會。”
他的信念和解決辦法是,“在任何時候,蒼天不負苦心人。要打造屬于自己的原創IP。不要一直給網絡小說打工,也不要一直給流量演員打工。”
另一方面,他加磅入局微短劇。除了要做《唐詭》《靈魂擺渡》的衍生短劇,他親自創作的《煙雨神游記》IP,長短劇將一起開發。如果內容獨特,吸引大批劇粉,將成下一個養老IP。
對各大視頻平臺、電視臺、長短劇制作方、影視劇創作者來說,在“長短互融”的大趨勢下,如何揚長避短?生財之道是什么?如何在市場廝殺中占據一席之地?值得探討。
做頭部短劇,
千萬級投入能賺錢嗎?
郭靖宇入局很早,做過的短劇堪稱“實驗血淚史”,又名那些年一起踩過的坑。
他直言,《江城詭事》播得還可以,但“也是賠錢的,而且屬它賠的最多。”
究其原因,在沒有IP影響力的情況下,他們還在用長劇思維做短劇。
長劇創作者大多是作品邏輯,但短劇是產品邏輯。長劇創作者做短劇絕不是降維打擊,更需要取長補短。在未來,隨著量越來越大,產值越來越高,短劇一定會捧出更多人才和精品劇。
中廣聯合會副會長、首視協創作規劃指導委員會主任李京盛也指出,在存在形態上,長劇有“三短(板)”,制作周期長、成本高、觀看門檻高,而這剛好對應微短劇“短平快”的長處。
從內容形態看,長劇有“五短”:為長而長的內容注水,敘事拖沓和節奏緩慢讓人難以忍受,題材重復循環令人失去興趣和新鮮感,創作手法的固化和老套造成審美疲勞,對當下社會情緒和年輕受眾心理鑒賞口味的變化缺乏了解。
不過長劇所具有的成熟穩定的題材特征和獨特的審美表達方式,厚重而豐富的內容承載力,以及社會、人生、價值等深度的思考力和表現力,都是長劇的優勢所在,不可能被一朝取代。
微短劇發展迅猛,但內容上的膚淺流俗,審美格調上的簡陋,題材上的邊緣化趣味,藝術上的粗俗與草率,還有對觀眾浮躁心態和不穩定情緒的簡單迎合與發泄,是它的弊端,都得揚長避短。
他強調長劇短劇并非對立,應通過揚長補短實現共生共融,共同構建多元的市場格局。
既要加速長劇的內容更新,也要加速短劇改變目前的粗糙簡陋面目。“長劇對短劇,要去除鄙視鏈,微短劇對長劇,也要弱化企圖打破長劇實現的獨霸市場的野心,要弱其志而強其骨。”
在實踐上,完美世界影視正在將短劇的緊湊敘事、強節奏感引入長劇創作,去除冗余情節,提升敘事效率;同時也嘗試在短劇中融入長劇的人物塑造技巧和情感表達方式,提升內容深度。
他們正在寧波拍攝的微短劇《再婚愛人》,就邀請了長劇導演顧贇贇執導,同時正在開發與《香蜜》相關的微短劇,構“長劇+短劇”的IP聯動開發,讓同一IP在不同載體中釋放多元價值。
長信傳媒除了《唐詭》衍生的《唐詭奇譚》,《靈魂擺渡》的《靈魂擺渡·十年》,南洋系列也在做衍生短劇,《獅城山海》就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市場上第一部投資過億的精品微短劇。
愛奇藝的《朱雀堂》,由萬茜、秦俊杰主演,資金投入對標長劇達到千萬級。總制片人丁成琳說他們在“用短劇的外殼裝長劇的靈魂”,高投入高標準,以此推動短劇從短平快轉向短精優的升級。
此前,霍建華、黃宗澤、闞清子主演的懸疑題材中劇《搏憶》今年將播,被業內寄予厚望,被認為是捅破天花板的爆款種子選手。可以想象,引大咖入局,靠故事取勝,將不斷顛覆行業格局。
從紅果到騰訊、百度、咪咕,
2025年怎么做豎短?
除了長短劇互融、橫短不斷攻破天花板,豎屏短劇也在加速狂奔。
無糖文化創始人,小糖罐短劇主理人杜浩認為:“短劇的本質是為了適配觀眾不同的適應場景,橫屏具有更充沛的沉浸感與細膩度,而豎屏更注重及時滿足感和情緒價值,橫屏豎屏要相互反哺、結合。去接納理解學習不一樣的邏輯。”
《點石成金》的導演、編劇唐十一則認為,無論橫短還是豎短劇,都在綜合“情緒與故事”這兩點,豎屏也要呈現出它的價值觀,橫短也在講爽點、情緒點問題,沒有必要分得太開。
在豎屏短劇上,紅果最有發言權。
針對“什么樣的題材能夠贏得紅果更多扶持和幫助”這個問題,紅果短劇總編輯樂力表示,目前整個行業都在鼓勵創新,解決同質化問題,紅果更加如此。“直白一點說,在短劇領域里面比較少見的題材,肯定相應會得到我們的扶持政策。”
去年12月,紅果推出了精品短劇“果燃計劃”。
據介紹,果燃計劃會主動評估和投資一些稀缺品類里的優質精品項目,紅果平臺內的分賬政策,也會優先向一些內容稀缺品類做傾斜和扶持。
不僅如此,短短四個月,紅果已經跟央視總臺、各地媒體廣電集團、影視機構、明星名人,以及一些頭部短劇公司達成了項目合作,已經敲定的項目接近小30個。此次春交會,紅果也與首視協一起推出了“紅果短劇果燃計劃-首都視聽產業協會綠色推薦通道”,助力精品短劇的發展。
此外,北京市廣電局也策劃推出了北京“大視聽”追光計劃國際微短劇大賽,最終將推出100部好故事好作品和40位優秀創作者,將有機會獲得平臺簽約、資金扶持、人才落戶、平臺實習。
樂力也承認,如果純追隨流量的話,同質化看起來是無解的。
因為一個題材火了之后,觀眾期待看到更多同類作品,由此催生市場上一些跟風劇。但其實迎合流量“非常卷,極其卷”,樂力鼓勵從業者與其投入追流量的卷,不如做自己擅長的事。“我們國家這么大的市場規模,這么多的受眾,沒有哪個題材真的把內容做到大家喜歡是活不了的。”
騰訊視頻銀河工作室的曹睿則從“度”“路”“果”上拆解創新。
在“度”上,騰訊視頻一直提倡做微創新,不提倡顛覆性的創新。“跟風沒有問題,因為這是被市場驗證過的東西,但大家不要去巔峰過往的東西,還是以觀眾愛看為主。”
“路”即賽道 ,騰訊視頻從2023年一直在提倡做男頻內容,目前很多男頻劇集播放、生產出來,因為稀缺性等優勢,效果還不錯。
而“果”則是代表了平臺態度,“騰訊平臺永遠非常開放,包容所有的創新類型和創新題材,同時愿意對有創新或有思路的劇集、內容給予一些扶持和鼓勵。”
很多人關心,騰訊為什么不加碼豎屏?
曹睿表示,做豎屏他們目前還是得先學習的心態,做也會特別看中故事和內容。
不管橫的還是豎的,只是換一種形式,他們做劇的本質,追求的還是最新的、最好的故事。
至于如何做一個豎屏爆款出來?
在總結《好一個乖乖女》的方法論時,出品人李峻丞提到從劇本到導演、制作、后期、發行,每個板塊都得是長板,因為一部劇的成果是由一個木桶的短板決定的,你的短板決定了你最終呈現的效果。他堅信,做劇,每一個板塊都不能缺失。在此基礎上,《乖乖女》的價值觀起了一定作用,它對女性獨立的極致詮釋,助力它一遍一遍有觀眾二刷、三刷,深挖其中的認知。
《富貴逼人太甚》的導演、編劇周瀟表示,她創作短劇,比起短平快,更追求情緒的原始欲望,特別是女頻會更追求女性的原始欲望,同時注重每一個角色人物的塑造。
盛世文和的創始人,《奪娶》和《噬心》的總制片人侯奕含也表示,創作女頻劇時要挖掘女性隱秘的情感訴求。
今年的電視劇導演大會上,愛奇藝CEO龔宇也分享,他們請了北大教師來講男性女性二戰之后的審美的變化。發現了男人的審美變化基本沒有,女性的審美變化一直在變。借用王曉暉的“非典型女主”觀點,即女主永遠是非典型的,女人可能一開始愛哥哥,后來愛弟弟,后來愛大叔。
無論怎么變,把觀眾放在首位沒有錯。
宋方金在北影節聽到這句話,“干電影的現在干不過短劇人,就是因為觀眾需要什么,短劇就拍什么。我們電影人總是想拍我們想讓觀眾知道的。”橫屏、豎屏不重要,重要的是觀眾在哪里,創作者就在哪里。
放眼其他平臺,咪咕數媒近日發布了“繁星·沐光3.0”計劃,繼續“網文+短劇”兩手抓策略,咪咕數媒副總經理馬李永表示,他們計劃全量開放咪咕全版權的精品IP,進行優質劇本的改編創作,還會設置劇本扶持基金,將短劇的收益反哺給作者,讓好IP源源不斷生長。
此外咪咕還會有百部短劇做共投共制共享的開放計劃,題材涵蓋男頻女頻、現言古言,親情年代,以及喜劇、懸疑、武俠等,已經與九州等數十家的頭部公司開展合作。
百度百家號內容運營負責人于軻分享了“百度短劇合伙人計劃”。
今年4月,百度聯合YY、愛奇藝、七貓、點眾、閱文等頭部近20家短劇合作方,共同發起了百度短劇的首發聯盟,未來整個2025年,百度APP會持續投入上億級別的資金和現金、流量,來產生至少將近300部獨播的自制精品。
去年8月,百度開啟了付轉免功能,進一步呼吁或引導大家在百度APP做免費短劇,目前百度短劇有三種合作模式,分別是免費分賬、付費轉免和免費獨播。
免費分賬采用的是爬坡加分賬的流量激勵模式,于軻表示:“我們想做開放共贏的短劇內容生態,并通過多元變現模式拓展商業化渠道。”
短劇市場新趨勢:
AI+,大屏+,出海+
至于2025年的短劇市場,還有哪些想象力?
首先是AI,這是春交會被多次提及的關鍵詞。
比起前兩年業內對AI從天而降的驚喜和擔憂,經過三年驗證,目前從業者對AI的運用有了初步認知。AI一方面能幫助省力,同時精準地了解觀眾的需求,抓取用戶的“爽點”。
不過要純粹利用AI創作出高質量、可用的完成形態作品,尚有些困難,它更像是個好助手。
愛奇藝自主研發的劇本工坊,可以快速生成劇本大綱和分集梗概,并對劇本從主題、題材、人物、情節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不過,AI只是工具和輔助,切勿迷戀,重要決策依舊要交給有專業水準、有溫度的主創團隊,唯有他們最大化尊重好內容、好故事以及觀眾的情感需求,才是正解。
百家號已于4月中旬對外發布了一個短劇全流程制作平臺,有創意生成劇本、劇本生成分鏡、分鏡生成視頻等功能,借由AI技術進一步簡化短劇的制作流程,提高生產效率。
這一工具相較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的AIGC短劇工具,旨在通過降本提效讓短劇從業者可以更專注于精品內容的創作。此外,百度也在嘗試用AI提升短劇的消費與互動體驗,包括用AIGC實現在評論區里搭建劇中人物的AI模型,用戶在觀看過程中,能隨時隨地與劇中角色互動聊天。
在內容側,完美世界影視擬打造100集左右創新型AI影視短劇《世說新語》,以輕體量敘事形式展現魏晉名士的精神境界,而大芒剛剛上線的短劇《姜頌》,它的片頭全部用AIGC創作,由芒果的AIGC棱鏡內容創作團隊完成。
其次是大屏。
歡網科技副總裁&首席數據官呂海媛分享,智能大屏在目前中國家庭覆蓋率已經超過90%,愛優騰平臺上的視頻流量,大屏已經占據達到了50%以上,大屏深入到千家萬戶,短劇進入這個生態中是一個完全全新的領域。
短劇在手機等小屏上觀看,屬于滿足個體需求,在大屏上則發生了變化,有一些家庭代際的呈現,合家歡的場景,這是小屏側目前無法覆蓋的用戶群體。
精品微短劇在大屏運營,也進一步提升了頻道的收視活力,例如江蘇衛視的熱力微劇場,在春節期間突破微短劇同時段地方衛視前五名,東方衛視、湖南衛視、安徽衛視等頻道的微短劇劇場收視均有提升。
2024年,衛視大部分采用后晚間深夜段來進行短劇試水,但是到2025年,時間開始向黃金時段靠攏,緊接黃金劇場的尾部。
湖南衛視除了率先推出的730大芒劇場,今年還會再增加一個11點檔以后的短劇時段。
東方衛視則有“中國微短劇品質東方”計劃,在東方衛視的黃金時段每周一到周五的晚上9點檔,大概是12分鐘左右的容量。
最后,內容出海也是一個討論重點。
愛奇藝副總裁、總編輯王兆楠分享,全球化退潮背景下,要想講好中國故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回歸文藝創作的規律,尊重文藝作品中人的主體性。以《我的阿勒泰》為例,王兆楠提出以“陌生化的審美、個體化的敘事、普世性的情感”跨越文化壁壘。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與人工智能學院的雙聘教授邱章紅分享,他曾經手一個短劇出海的項目,把在國內的爆款微短劇《廠花》轉到印度去,這部在國內有1.2億充值的短劇,印度方給的反饋卻認為,劇中有請客吃牛排、家族恥辱等情節,一定程度上冒犯了印度文化。這讓她意識到,微短劇出海并不是對劇本進行單純跨語境、跨語言的一種翻譯,再找一些本土的作家進行遷移就行。
為此,她們推出了銀狐微短劇智能化創作平臺,內嵌一個價值評估系統,把原始的劇本扔進去,進行語義解構,進行價值提煉,再重新跨文化重寫,最終進行倫理降敏,話題降敏,呈現目標地的劇本輸出。
在講好中國故事上,《國色芳華》和隨之而來的 “ 牡丹經濟 ”, 是 傳統文化 與影視 作品相結合的 好例子。芒果 TV 編委會副總編輯、版權中心總經理任旭提到, 未來 芒果 會更加注重傳統文化 的 全球化傳播方式,借助芒果 TV 國際 A PP 還有海外傳播的能力,把中國的文化和元素向全球化進行推廣。
此外也會繼續通過傳統IP的衍生,做好跟年輕用戶互動的玩法,比如《國色芳華》中女主的玉算盤,通過小芒電商五天之內售出2000個,也是IP變現一個新案例。
客觀來講,平臺與政策的雙向推動進一步催化了劇集市場的成熟,尤其是中短劇的蓬勃發展。
未來,行業仍舊需要在內容深度與技術應用間找到平衡點,避免陷入流量內卷或工具依賴的陷阱。在行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回歸到最平和的心態潛心創作,才是守正之道。
千萬短劇已經出現,下一個引爆行業興奮點的東西,我們翹首以待!
視覺| 蛋蛋
運營 | 曉滿、杜杜
請聯系:TDDshangwu(微信ID)
轉載
請聯系:manxiaoyu001(微信ID)
桃叨叨的小桃子聚集地
追愛豆 · 看劇 · 聊電影 · 吃瓜
↓關注【AKA桃叨叨】視頻號,收獲更多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