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外賣日單量已經超過1000萬單,已占據約5% 的市場份額。
??懂財帝出品 · 作者|嘉逸
沉寂了多年的中國互聯網,驟然掀起波瀾。
劉強東親自下場,送外賣,請騎手兄弟喝酒、吃火鍋。京東狂飆突進,短短2個月,憑借大額補貼+輿論的猛烈攻勢,京東外賣日訂單量超過1000萬單,覆蓋了全國166座城市。
截至目前,美團外賣日單量約7000萬-8000萬單,日單量峰值超過1億,餓了么日單量約2000萬-3000萬單,日單量峰值超過5000萬。
過去幾年,外賣進入存量周期。盡管滴滴、抖音曾輪番進攻,但美團、餓了么依然維持著73開的行業格局。
如今,京東強勢打破“穩態”,外賣日單量已經做到餓了么的30%以上。摩根大通估算,京東外賣已占據約5%的市場份額。
并且,劉強東的態度是“投入不設上限”,甚至不看短期業績,而是放眼長期,以擴大市場份額和提高口碑為更高優先級。
京東月活5.5億,2024年凈利潤446億,它正成為最大的變量。
1 | 美團打到了京東「家門口」
劉強東,曾是王興的學習對象。
在《九敗一勝:美團創始人王興創業十年》一書中,作者李志剛問王興:你現在最關心什么?王興回答:如何更好地掌控公司。“我覺得劉強東很強悍,對公司的控制力特別強。”
劉強東和王興,也曾是“飯友”。2017年,烏鎮“東興局”上,兩人坐在馬化騰左右,把酒言歡。
彼時,沒人預料到,八年后,京東會大舉進攻美團的“腹地”。
但外賣并不性感,美團的凈利率不到3%,餓了么占據30%的市場份額都未能盈利。為何京東還要瘋狂“燒錢”打仗?
原因之一,搶地盤。盡管外賣業務已見天花板,但包含外賣在內的即時零售市場正如火如荼。據商務部統計,2023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6500億,到2030年,將突破2萬億,7年增長2倍多。
截至目前,即時零售市場中,美團和京東的份額都超過40%,合計占比超過85%,呈現“雙雄”格局。
但美團更為強勢,美團閃購的日均訂單量已經達到1300萬-1400萬單,日單量峰值1800萬,并且,美團正蠶食京東的“基本盤”——3C品類,美團APP顯示,小米、oppo、蘋果等手機品牌,美的、蘇泊爾等家電品牌均已入駐。
2024年,美團閃購3C家電訂單量接近京東全站4成,其中電腦辦公類商品訂單量已經超過京東全站,手機通訊類商品訂單量超過京東全站4成。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美團已經打到了京東“家門口”,對劉強東來說,猛攻美團的“大本營”,算是禮尚往來。
原因之二,是解決流量焦慮,用高頻帶低頻。
淘寶有阿里系支持,MAU 9.45億,抖音背靠字節“流量工廠”,MAU 8.52億,拼多多的“性價比”標簽深入人心,MAU 7.16億。京東雖然抱著騰訊“大腿”,但流量并不充裕,MAU 5.5億,明顯遜于同業。
GMV方面,京東已經下滑至行業第四位。淘寶8萬億,拼多多5.2萬億,抖音電商3.5萬億。
即時零售,尤其是外賣,高頻剛需,美團外賣2023年的用戶日均打開頻次高達3.2次。這是電商極其渴望的,淘寶用戶的使用頻次僅2天1次。
正因此,京東把外賣入口嵌入到京東APP里,意圖很明顯:高頻帶低頻,引流拉新,提升用戶消費頻次,促進電商成交。
原因之三,京東有基礎設施。相比于滴滴外賣、抖音外賣的輕資產模式,京東做慣了重資產的苦活、累活,旗下的達達擁有超過130萬自營+眾包騎手,運力可直接遷移到外賣業務。
另外,達達全年幾十億訂單量訓練出來的系統、模型,也能作為外賣業務啟動的基礎。
總的來說,商業邊界的擴張、碰撞,必然會爆發戰爭。尤其是低增長時代下,蛋糕紅利就那么多,而C端又是一個零和博弈市場。京東不得不打,不進則退。
2 | 外賣平臺有哪些壁壘?
外賣是一個極其燒錢,橫跨用戶、餐飲、騎手三方的復雜系統。
為了構建強規模效應,成立以來,美團虧損超過1800億元,如今擁有7.7億年交易用戶,超過800萬騎手,超過活躍商家1000萬。
行業“老二”餓了么也燒了幾百億,且并入阿里后持續虧損,目前積累了300多萬月活,400萬騎手,600萬商家。
京東是挑戰者,在劉強東親自操盤下,正以更優厚的條件來吸引三方資源。
在用戶端,京東的策略簡單粗暴,希望通過大額補貼來改變用戶心智。以庫迪咖啡的“金獎深烘美式”為例,同一家店,美團平臺上,中杯+打包費+配送費,價格為17.99元。餓了么平臺上,價格為18.68元。而京東平臺上,到手價僅7.8元。
據悉,在部分外賣訂單中,京東的補貼力度甚至達到了20元/單。
在商家端,公開資料顯示,京東外賣目前只支持實體店,并要求上傳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門店照片等資料,審核較嚴格。但首年免傭金,承諾常態化傭金率不超過5%。
與之相比,曾有媒體報道,美團的綜合抽傭率高達20-26%,餓了么是22%-26%。隨后,美團緊急澄清,稱自己的實際傭金率只有6%-8%,外賣業務凈利率不到3%。
運力資源,騎手的爭奪戰最有意思。
京東提供更高的傭金收入。一位上海的眾包騎手透露,一單2.5公里,京東外賣的傭金是7塊多,但在美團上,只能賺3塊多。
還有騎手表示,京東外賣上,平均傭金5-6塊/單,高峰時期甚至10元/單。但在美團上,只有午餐和晚餐的高峰時段,單價才能到5、6元。
除此之外,得益于劉強東此前給快遞小哥交“五險一金”,京東站上了“道德高地”,先是抨擊社保問題,又怒斥對手“二選一”,實際把美團、餓了么架在“火”上烤。
近日,京東表示:未來將招聘10萬全職騎手,全部繳納五險一金且所有費用都由公司承擔,平均繳納2000元左右五險一金,騎手還可享受法定福利假期、年假、家禮、體檢、帶薪病假、愛心基金等多項福利。
京東還稱,在基本的出勤量前提下,全職騎手入職前3個月,會提供至少5000元的保底工資。
客觀來說,這確實解決了很多騎手的擔憂——繳納社保后收入減少,也為他們提供了未來的生活保障。
不過,“燒錢”是肯定的。存量周期中,京東要“虎口奪食”,只能投入更大規模的資源,甚至數倍于展業紅利期的資金。
但這是劉強東的意志。據報道,4月,他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了外賣業務,密集與業務核心管理層開會,并通過個人影響力推動集團內圍繞外賣業務的“資源整合與協同”。
劉強東可能有兩點意圖:其一,能做起外賣業務,撬動美團、餓了么的市場份額,進而推動即時零售業務的發展,是最好結果。
其二,用猛烈的攻勢和騎手社保問題拖住美團。
據券商測算,美團平臺上,接單天數在260天以上的穩定騎手有82萬人,為他們繳納社保,美團要支付20多億元。
如果為所有騎手繳納社保,美團將增加120多億元的成本,相當于2024年凈利潤的三分之一,將拖慢美團的擴張速度。
3 | 餓了么最受傷?
京東能否撼動美團的霸主地位?
目前,中信證券、花旗等券商的共識是:短期內,不太可能。
美團外賣已經牢牢占據用戶心智,并已經和酒旅、出行等服務形成了協同效應。在商戶端,美團不僅擁有極強的地推能力,其SaaS產品也已經和餐飲商家的經營深度耦合。據測算,如果要遷移、重置系統,商家至少要支付5萬元的成本。
除此之外,十余年來,美團龐大的訂單量、用戶數據、商家運營數據鍛造出數據算法、底層系統,也不是短期內就能超越的。
事實上,美團也沒有太焦慮。近期,創始人王興的大部分時間還是在關注AI、無人機、具身智能等領域,外賣、到店等核心業務均由王莆中統籌。
這樣來看,京東、美團各有所需,用戶也享受到了補貼,商家、騎手也都獲利了,受傷的可能只有餓了么。
新戰事爆發以來,餓了么幾乎沒有聲音,或許是想坐山觀虎斗。但歷史經驗證明,“補貼戰”中,沒人能置身事外。2014年,美團、餓了么對戰,百度外賣等其他玩家最終消逝。2015年,滴滴、快的“打仗”,Uber最終退出中國市場。
據悉,餓了么已經受到影響。有商家稱,一上午,京東22單,美團69單,餓了么只有6單。
有餓了么騎手反饋,京東外賣上線前,餓了么的日均單量至少50-60單。但現在,努力跑也只有40單左右,下滑了至少20%。
或許,京東外賣攫取的那5%市場份額,餓了么受傷最重。以至于有市場傳言,5.1起,阿里將投入100億支持餓了么參與補貼。但目前,消息尚未證實。
若餓了么再次下場,美團大概率也會跟進,外賣將重回補貼大戰時代。
如果不補貼,餓了么將面臨窘境。尤其是運力端,京東單價高、有社保,美團單量多,騎手自然會涌向賺錢更多、福利更好的平臺。
此外,在阿里內部,餓了么是虧損業務,已經邊緣化,管理者是職業經理人。而在京東,創始人、大股東劉強東親自主導外賣業務,是“一號工程”。
地位、資源的懸殊差異下,京東外賣的日單量超越餓了么,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行業格局,即將生變。
說明:數據源于公開披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點贊」「在看」與 「分享」,你對作者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