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馳電掣的中國高鐵背后,總有一束束焊花默默綻放,勾勒著大國重器的鋼鐵脊梁。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轉向架事業部高級技師何巖,正是這璀璨焊花的“執筆人”。4 月 28 日,他站在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上,將全國勞動模范的至高榮譽收入囊中,用精湛技藝和不懈追求,書寫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奮斗傳奇。
1998 年,初次進入轉向架焊接領域的何巖在師傅李萬君的指導下,便一頭扎進了鋼軌與焊槍交織的“鋼鐵世界”。轉向架作為列車運行的“心臟”,其焊接質量直接決定著行車安全與速度極限。面對這一技術高地,何巖以 “鐵杵磨針”的毅力,白天在車間反復實操,夜晚鉆研焊接理論。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不僅成為公司首批獲得國際焊接技師證書的焊工,更手握 21 項歐洲焊工資質,在“嘉克杯”國際焊接技能大賽中一舉奪魁,成為行業公認的 “高鐵焊將”。
作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核心成員,何巖帶領團隊編寫 25 項操作法、攻克 10 余項技術難關。這些創新成果不僅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更推動中國軌道交通制造技術邁向國際前沿。
在 CR450 動車組樣車試制過程中,面對高運營速度下轉向架焊接的嚴苛要求,何巖大膽采用高聚能弧焊技術,成功實現關鍵部件單面焊雙面成型,在減輕整體重量的同時,確保了轉向架結構強度,為 “中國速度”突破 400 公里時速提供了堅實保障。他提出的焊接工藝優化方案,推動手工焊接向自動化轉型,實現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的雙重飛躍。當 CR450 動車組樣車驚艷亮相時,何巖親手焊接的轉向架,正是中國高鐵科技創新實力的生動寫照。
在澳大利亞悉尼雙層動車組項目中,面對國內從未出現過的 J 形坡口焊接結構,何巖帶領團隊日夜攻關,創新總結出《J 形坡口左焊打孔法》,成功攻克澳方嚴苛標準,為中國高鐵“出海”贏得關鍵信任。從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到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何巖用焊槍參與見證了每一列 “國之重器” 的誕生,以實際行動突破技術封鎖,助力中國高鐵走向世界。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何巖深知,工匠精神的傳承才是中國制造業持續發展的根基。他累計投入 3600 多課時,悉心指導 400 余名焊工獲得國際資質。在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里,他培養的焊接精英在全國賽場屢獲佳績。2018 年,他帶領一線工人團隊在首屆中國創新方法大賽中勇奪全國總決賽一等獎,用實力證明 “藍領也能搞科研”。
從普通焊工到技能大師,何巖始終堅守生產一線,以“產業報國,勇于創新,為中國夢提速”為信念,用焊花點亮匠心之路。在他身上,閃耀著勞模精神、勞動精神與工匠精神的璀璨光芒,更詮釋著新時代中國工人以技報國、勇攀高峰的使命擔當。當高鐵風馳電掣駛向遠方,何巖和他的“焊接傳奇”,正成為中國制造業最動人的時代注腳。
(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 劉明太 韓俊紅)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