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李書恒 通訊員 徐淑敏/文圖
4月29日下午,鄭州市二七區建新街小學全體教師參與的教師“新論壇”開展了一場以“與壓力共舞”為主題的心理健康培訓體驗活動。引領教師智慧迎對“雙減”背景下,教學質量的提質增效、家校溝通的多元需求、學生心理的精準把握等,新時代教育命題給一線教師帶來的身心挑戰。
暖身活動中,專職心理健康教師萇惠霞引領教師借助“壓力氣球”體驗,于冥想中與自我深度鏈接,感受“工作創新壓力”“學生心理支持”“身體健康困擾”等當下的多重壓力。在分享中認識到壓力適時釋放的必要性。
理論分享環節,杏仁核與海馬體的交互作用機制,皮質醇濃度與工作效能的倒U型曲線,這些壓力雙面性的神經科學研究前沿成果,顛覆了大家對壓力的傳統認知。特別是壓力情境下催產素分泌促進社會連接的發現,讓教師們意識到適度的壓力能夠轉化為教育智慧的生長點。
借助“壓力樹”,跟隨萇惠霞結合自我診斷對壓力源進行解構的老師們,看到主干延伸出的專業發展、人際關系、工作負荷、家庭平衡四大分支,葉片上密密麻麻的“職稱評定壓力”“公開課焦慮”“家校溝通障礙”等具象問題,在教師群體中呈現出驚人的普同性。原來,教師壓力不是個人能力問題,而是教育生態系統中的結構性課題。這種系統認知的建立,有效緩解了困擾大家的職業負罪感。
把壓力重構為“改進契機”時,前額葉皮層呈現活躍狀態的研究。讓大家也深受啟迪:壓力管理的本質是認知重評的藝術。我們把“家長的不理解”重構為“家校協同的契機”,將“教學創新瓶頸”轉化為“專業突破的生長點”,新的思維轉換帶來了一場心靈的悄然釋然。
培訓結束時,萇惠霞老師從專業的角度,為大家推薦了集專業性、實用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等心理健康書籍,助力教師終身學習需求。
壓力管理不是消除教育場域中的挑戰,而是培育教師專業生命的藝術。作為河南省首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二七區建新街小學,會持續引領教師在行知教育實踐中深刻理解教育本質,堅守育人初心,與壓力共舞,為生命助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