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想象,在紅海痛揍美軍的胡塞武裝,其前身并沒有如此之彪悍。胡塞武裝的前身叫做“青年信仰者”,是一個宗教和政治團體。其成立之初的宗旨是為了恢復宰德派信仰在薩達地區(qū)的影響力。
該組織時常通過舉辦夏令營或者慈善捐款的方式來提升影響,其手段之溫和,就連當時的也門總統(tǒng)薩利赫對該組織都贊賞有加。并且,薩利赫還授權也門政府對“青年信仰者”提供便利,還提供了經濟支持。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門“青年信仰者”團體不斷壯大,其主要創(chuàng)始人侯賽因·胡塞的個人聲望也逐漸到達了頂峰,此時的薩利赫政府感受到了威脅。
特別是在一些政治主張方面,兩人時常出現分歧。但是侯賽因·胡塞領導的“青年信仰者”團體并沒有發(fā)展軍事的計劃,所以薩利赫政府暫時沒有對其下死手,僅是從經濟等方面斷掉了支持。
薩利赫和侯賽因·胡塞關系急轉直下出現在2003年,這一年伊拉克戰(zhàn)爭爆發(fā),薩利赫政府親美的舉動遭到許多也門民眾的不滿。薩利赫在前往薩達市進行視察時發(fā)現,大街小巷都張貼滿了反美的標語。
實際上,在阿拉伯地區(qū)反對美國和反對以色列是十分常見的,而青年信仰者團體反對美國這一主張可以提升影響力。然而問題的關鍵就在于,薩利赫政府是一個親美的政權。
薩利赫通過與美國人合作,得到了大量經濟和軍事援助,并進一步鞏固了政權,在維護了自身統(tǒng)治之余還積累了大量財富。青年信仰者團體要反美,那就是在挑戰(zhàn)薩利赫政府的權威。
同時,薩利赫政府在調查中發(fā)現,一些侯賽因·胡塞的擁護者開始囤積武器,讓薩利赫擔心“青年信仰者”團體會發(fā)動軍事政變。于是,薩利赫急忙呼吁要與侯賽因·胡塞坐下來談談。
然而,侯賽因·胡塞拒絕了當面會談的要求,只是通過公開信的方式進行了回應。侯賽因·胡塞在回應中感謝了薩利赫對“青年信仰者”團體提供的支持,并表示不會反對薩利赫。
不過,薩利赫政府并沒有因為這份公開信就善罷甘休,而是直接派出軍警抓捕侯賽因·胡塞,結果在逮捕過程中直接將侯賽因·胡塞擊斃。而現場畫面被快速登報,飛速傳遞到了也門大街小巷。侯賽因·胡塞的支持者們憤怒情緒高漲,并提出要為侯賽因·胡塞報仇。
同時,“青年信仰者”團體也改名為胡塞。當改名為胡塞之后,該組織立即與也門政府軍爆發(fā)了激烈沖突,至此也門內部爆發(fā)了軍事危機。
前期的胡塞武裝一直被也門政府軍壓制,甚至還一度妥協(xié)與也門政府達成協(xié)議。但在2011年,事情又出現了轉機。美國人挑起的“阿拉伯之春”反噬到了也門,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亞的卡扎菲紛紛下臺,而美國也拋棄了薩利赫。
但是,在薩利赫下臺之后,也門新總統(tǒng)哈迪上臺之后并沒有給予胡塞武裝相應的政府任職席位,此舉遭到胡塞武裝強烈不滿。
2014年,胡塞武裝對哈迪政府發(fā)動軍事打擊,并一舉打進首都薩那。哈迪被迫組建流亡政府繼續(xù)與胡塞武裝對抗,甚至還請求沙特等國出兵。
沙特聯合十多個遜尼派國家組建聯合部隊打擊胡塞,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認為胡塞武裝其實就是什葉派的一個分支,其背后則是伊朗在提供扶持。在中東,沙特為主的遜尼派和伊朗為主的什葉派在教義、理念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可謂水火不相容。
沙特出兵打擊胡塞,就是要削弱伊朗在中東的代理人武裝。
沙特軍隊擁有大量美西方武器,而胡塞武裝也正是在與沙特聯軍打仗過程中,積累了豐富戰(zhàn)斗經驗,為此后與美軍作戰(zhàn)打下了基礎。
后來,胡塞武裝以支援巴勒斯坦人為口號,開始打擊以色列和封鎖紅海,美軍則力挺以色列對胡塞武裝實施打擊,單從胡塞武裝打擊美國霸權這一態(tài)度來看,令人敬佩。
但是胡塞武裝種下的惡果也不能忽視,全球有很多商船在紅海航行,胡塞武裝敢保證沒有襲擊那些無辜的商船嗎?胡塞武裝以暴力來反抗暴力,是不是自己也終究成為了最不想成為的那類人呢?
特別是,也門內戰(zhàn)造成23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高達2000萬人面臨溫飽危機,胡塞武裝被聯合國列為“恐怖組織”一點不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