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國五角大樓宣布從敘利亞大規模撤軍,只保留不足千人的部隊,這幾乎等同于放棄了對敘利亞局勢的直接控制。對敘利亞來說,美軍撤離看似結束了外來干涉,實則讓這個飽經戰火的國家陷入更危險的境地——北部的土耳其早就對敘北部領土心懷不軌,打著“清除庫爾德武裝”的旗號不斷增兵,西部的以色列則頻繁越境空襲,名義上針對伊朗勢力,實則在試探敘利亞的防御底線和政治容忍度。內憂外患之下,敘利亞臨時政府清楚僅憑自身力量難以穩住局勢,于是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中國。
日前,敘利亞外長在聯合國大會上公開表示,希望與中國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個請求背后藏著敘利亞的三重現實考量:首先是找“保護傘”,美國撤走、俄羅斯力不從心,敘利亞急需一個能在政治、外交甚至軍事層面提供支持的大國;其次是威懾鄰國,借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讓土耳其和以色列在行動時有所顧忌;更關鍵的是,當前掌權的“朱拉尼政權”上臺不久,國際社會普遍不承認,急需通過綁定中國提升自身在中東的話語權和合法性。簡單說,敘利亞就是想借中國這股東風,既保住政權不被瓜分,又為戰后重建爭取資源和空間。
但中國不會輕易接下這根橄欖枝,核心問題出在反恐立場上。中國代表傅聰在聯合國安理會明確指出,反恐不能搞雙重標準,敘利亞必須切斷與“東伊運”等恐怖組織的聯系。這話直指敘利亞當前政權的“痛點”——其核心人物朱拉尼曾是“基地組織”敘利亞分支高層,被聯合國列為恐怖分子,如今他組建的臨時政府不僅沒與恐怖組織切割,反而讓原恐怖組織成員擔任“內閣要職”。這種把恐怖分子包裝成“政府官員”的操作,國際社會早有質疑,對中國來說更是觸及了國家安全的底線。畢竟“東伊運”曾在中國境內制造多起恐怖襲擊,中國不可能對一個包庇恐怖組織的政權敞開合作大門。
有人可能覺得,敘利亞都這么慘了,中國為何不能拉一把?但外交不是施舍,尤其是涉及反恐這種原則性問題。如果中國無條件支持敘利亞,等于變相認可了一個與恐怖主義糾纏不清的政權,不僅會損害中國在國際反恐領域的公信力,還可能給國內安全埋下隱患。美國當年在中東搞“雙重標準”,扶持所謂“溫和反政府武裝”,結果養出一堆恐怖組織,最后自己狼狽撤軍,留下爛攤子。中國必須避免重蹈覆轍,堅守“反恐無死角”的原則——這既是對本國安全負責,也是作為大國在國際事務中保持立場公正的必要前提。
當然,中國對敘利亞的困境并非沒有同情。這些年,中國在聯合國多次呼吁解除對敘單邊制裁、推動人道主義援助,也參與了部分重建項目。但所有合作都有一個不可逾越的前提:敘利亞必須在反恐問題上拿出實際行動。朱拉尼政權若真想和中國合作,首先得徹底切斷與“東伊運”等恐怖組織的聯系,清洗政府中的恐怖組織背景成員,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不是恐怖主義的庇護所。否則,所謂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過是空中樓閣。
從國際格局看,美國撤離中東后,中國確實在逐步擴大影響力,但每一步都走得很穩。中東局勢復雜,宗教、領土、大國博弈交織,中國的策略是“以原則換信任”——支持地區國家自主解決問題,反對外部干涉,但絕不為任何違背核心利益的政權背書。敘利亞的請求,本質上是對中國國際地位的認可,卻也考驗著中國的外交智慧:如何在地區穩定與自身安全之間找到平衡,如何讓合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而非短期利益交換。
這場發生在聯合國的“公開求助”,說白了是一場利益與原則的博弈。敘利亞需要中國的支持來渡過難關,中國也希望在中東有更多可靠伙伴,但反恐紅線不容觸碰。對敘利亞來說,這是一次機會,更是一次考驗——是繼續靠恐怖組織勢力維持政權,還是痛下決心洗清“恐怖標簽”,將決定能否抓住中國拋出的橄欖枝。對中國而言,堅守底線不僅是維護國家安全,更是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的合作從不附帶霸權條件,但原則問題絕不讓步。
未來的中東棋局上,中國不會為任何“問題政權”買單,但也不會對真誠的合作伙伴關上大門。敘利亞的選擇很明確:想借中國東風,先把自己的“恐怖尾巴”割干凈。這一步能不能邁出去,不僅關系到中敘關系,更關系到這個飽經戰火的國家能否真正迎來穩定的轉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